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普明庵 在西隆堡。元至元年間建。

普陀庵 在金紫堡,明洪武十七年建。

龍源庵 在豐華堡

延壽庵 在佛山堡

盤龍庵 住持僧海源,明崇禎六年鼎建。仁壽禪院 在佛山堡。

寶象林 ,在麻奢鄉。康熙三年,鼎湖在參建。內白石舍利塔,工巧莊麗。

海鰲寺 在番禺縣東南琵琶洲巽地上。明萬曆中,郡人勳卿郭棐、光祿寺寺丞王學曾倡眾建九級浮圖,以培通省氣脈。葺寺三座於前,中為制府戴燿生祠。

大通古寺 ,在州東南大通㴦。南越劉晟時,達岸禪師住此,賜名「寶光寺。」 宋政和六年,復賜名「大通慈應禪院。」

覺悟寺 舊在烏龍山

千秋寺 舊在藥州南

因勝寺 舊在白雲「虎跑泉」 上。

七仙寺 舊在白雲東北。

古勝寺 「舊在河南。」

眉山寺 在沙灣黃編村。明正德元年,訓導蘇瑄創建。

海光寺 ,在波羅廟左側。古木參天,波濤與鐘梵相應,遊人往來不絕。

龍華寺 在詵墩鄉

資福寺 在茭塘北亭。梁大同間,有一梵僧卓錫於此,遂建寺焉。至唐昭宗天復二年,鄰峰清泉禪院鑄銅鐘一口,重千斤,子鐘九口。天祐三年,鐘同九子忽飛來本寺。里人奇之,競為捨田重修,香火益盛。元至正間,住持僧如靚、耆民陳天祐等,設立官山渡,以資寺費,碑記尚存。後大鐘復飛去,留一子鐘於田間,寺尋頹圮。

海雲寺 在員岡雷峰山。相傳古有賈胡建。明崇禎間,僧今湛住持至

皇清順治初,僧《圅是》開法於此,平南王捐金鑄大銅。

佛高一丈餘,次第改建大殿、前殿、彌陀閣、齋堂、方丈,皆今湛手自經營,遂成名剎。商丘伯侯布政使袁彭年、督學何運亮,於此受戒,兵科給事中金保,於此參悟。

石聽寺 ,在潭山。僧今法創建,請「光孝寺」 所奉六代祖師,烏金銅相供於寺。

邏坑庵 在邏岡。澗水瀠流,可坐石浮觴,人競遊之。

「九龍庵 」 「在白雲右。」

清泠庵 在雲淙書院證法堂門外。陳子壯建,今廢。

帽峰庵 在重岡堡

「尉遲巖 」 在邏岡堡。巖高數丈,中有石室,旁有清泉。

文昌閣 在沙灣

觀音堂 、「清龍宮 」 俱在沙灣。

順德縣

寶林寺 在阜南門外。創自五季,歷宋、元,至明成化、嘉靖間,寺凡再圮。僧懷樹、僧文照、文覺先後募緣重建,為「祝聖集儀」 之所。

皇清康熙壬子,僧元亮在寺廣開叢林演法乃本陳

嗣法孫也

金城寺 在郊南古樓堡之鹿門村,創自元至明。嘉靖二十一年,僧宗演募眾重修,今廢。興福寺 ,在馬寧堡,宋時僧無本建。

隆福寺 在北水堡西岸。宋咸淳元年,僧慧徹建。明洪武二十四年,僧宣緣重修,歲久摧剝。嘉靖三十五年,僧可禪會眾修復。

化樂寺 在平步堡。宋嘉熙四年,堡民周挺建。明天順間,民何淮、劉永平等重修。

國壽寺 在白藤堡

長興寺 :在甘竹堡,併入《寶林》。

普勝寺 在雲步堡

昭瑞寺 在倫教堡

國壽寺 在龍山堡

庚流寺 在平步堡仙岸村。寺前一水向庚而流,故名。今廢。

地藏寺 :在古樓堡之金斗村。

國明寺 在龍江堡,今廢。

福田寺 在桂林堡之北㴦村。《元真觀 》在阜南門外一里鳳凰山之南,內有紫霄圃、煉丹井、洗硯池、游隱堂、羅務光修煉之所。觀後廢為察院,行臺改建於寶林寺東,而行臺今亦廢矣。

藏真庵 在紫霄圃。羅務光游隱堂於此修煉,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