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29

此页尚未校对

鳳凰見於岡上,因名《鳳凰臺》。

七星井 一在北門大街斜石右,一在北門大街左,一在南門公館前左,一在講院前,一在西門大街廢江東廟中。餘未詳。

劉王涌 在增江水口。宋朝革命,四方僭叛者以次誅戮。南漢劉鋹欲潛遁羅浮為狡兔穴,因於水口鑿濠通山,以為航舟之計。

何姑井 在會仙觀,即何仙姑遺履處。

瑞石 在證果寺左,即賓道者坐寂處。

交趾營 在城中北街。元兵渡江,石文光從宋丞相宜中往交趾借兵,後石氏還此屯兵云。今塔山豸嶺,亦石氏取平築寨,乃山寨嶺也。番鬼地 在城西隅,亦交趾人從石氏來寓之,故云。

鐵船瀝 在迴龍關石氏廟前。石氏有船名「鐵船」 ,沉於瀝中,因名。據《永樂志》。又瀝上有隄,為往來通行之路,久已傾圮。知縣陸清原捐貲修築,邑人便之。

香山縣

香山故鎮 即宋金斗鹽場也。在縣南一百五十里,地名豪潭,舊為金斗鎮,屬東莞。宋紹興改為香山場,後遷於前村,址廢。

香山舊縣土城 ,在城南。宋紹興二十三年,詔「香山鎮始置縣。」 元末,縣尹孕羅歹移縣古寨山,屯集保障。明洪武初,歸款,復縣創建,始築土城。洪武二十六年,置香山守禦千戶所,改築故址,遂為軍營。

石龜亭 在縣東石龜山下。元至正三年,達魯花赤為思馬恩建,元季燬。

馬侍郎南寶故宅 ,在縣沙涌村,宅前有「荔枝靈鐘 」 ,在普陀庵,相傳自豪潭飛入。

新會縣

廢岡州 ,在縣北黃雲寺前。

義寧廢縣 一在縣治東三十步,一在縣西南三十里天臺村。舊《志》:宋開寶四年,以義寧併入新會。其地今有義寧坊。明洪武十七年,開築城池,改為軍營。其天臺村故址,今為民居。

坡亭 在縣東北,古勞都之坡亭山。昔東坡南遷過此,愛其山水之勝,因駐車盤旋久之。後人慕之,乃築亭其所。至今故址尚存。

三水縣

「仙跡石 」 ,在華山上。寬平如掌,印足其上,俗傳李仙飛昇留跡也。

仙果園 在大潭山上。相傳有仙果奇花,仙人所植,遊者有緣,從摘啖之,竊懷則迷歸路。「金沙井 」 在華山寺,古僧復庵洗缽泉。

鴨埠水 水自萬山出,夏冷冬溫,故鴨鶩樂聚。唐黃巢覆舟清遠,南奔屯此,宋狄青西討即此。忠烈侯徒步往謁,亦即此。

「樂塘江 」 ,近何木岡。永樂高安潛溟為廣東憲副,朝覲經此洗硯,失水中。次年還,舟泊江側,見硯隱隱在沙,拾之,作詩以記。

玉鏡臺 ,在胥江。《舊志》載「兩岸多當爐者。」 雲谷泉 ,在清塘山上,葛稚川洗藥於此,亦名葛仙井。

「石屋 」 在龍池山上,黃巢所築。

仙女石 在縣東二里肄江邊。按縣之未設也,南海駱尹維舟於此。其《感興》詩聯云:「絃歌風動一城月;文物天開三水秋。」 又:西南童穉先有「白塔小廣州」 之謠,逾二年而縣設。詩讖童謠,兆誠不爽矣。

麒麟石 在南岸陳埇秀起山中,峻峰數丈,前臨大江,上有仙蹤。石中有巖,深廣數尺,相傳祈嗣多驗。

清遠縣

中宿廢縣 ,在政賓鄉何峒村,去縣六十里。峽山書堂 ,在峽山寺東書堂坑。故老相傳,「黃帝二庶子隱此讀書。」

「尉佗萬人城 」 ,在中宿北,隕山,址尚存。

釣鯉臺 按《明一統志》:「在峽山寺西,秦人趙胡於此釣得金鯉,重百斤。」

新安縣

景炎行宮 在梅蔚山。宋景炎二年,帝舟抵此,作行宮居焉。

官富駐蹕 《宋行朝錄》:「丁丑年四月,帝舟次於此,即其地營宮殿,故址猶存。」

杯渡石柱 在杯渡山之麓。瀕海有二石柱,隔四十步,高五丈,今半折。《郡志》謂「昔鯨入海觸折」 云。

《杯渡石像 》,在半山石巖內,深三尺,闊二丈,中有石臺,像設其上,約高五尺六寸,又有弔鐘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