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2 (1700-1725).djvu/110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九十七卷目錄

 廣東總部藝文一

  嶺表賦         晉謝靈運

  宣慰嶺南制        唐常袞

  送竇平從事序        韓愈

  送鄭尚書序         前人

  題桄榔亭          李翱

  評荔枝龍眼        宋蘇軾

  記海南菊          前人

  書游湯泉詩後        前人

  閩廣茉莉記        張邦基

  記嶠南           朱弁

  游湯泉記          唐庚

  與張日觀評粵中山水   明袁宏道

 廣東總部藝文二詩詞

  安集嶺表事平罷歸     唐李嶠

  送徐彥夫南遷        張祜

  送人之嶺南         李郢

  過清遠峽         宋熊卓

  聞人嶺南郊行       明太祖

  詠南越           同前

  送盛御史昶巡按廣東     劉溥

  過七星關          史謹

  送張企翱之廣東提學巳上詩陸容

  南鄉子嶺南即事  五代歐陽炯

  南鄉子嶺南即事     李珣

  菩薩蠻嶺南 巳上詞 宋李師中

 廣東總部紀事一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九十七卷

廣東總部藝文一

《嶺表賦》
晉·謝靈運

若乃長山款跨,外內乖隔,下無伏流,上無夷跡。「麇鹿 望岡而旋歸,鴻鴈睹峰而返翮。既陟麓而踐坂,遂升 降於山畔。顧後路之傾巘,眺前磴之絕岸。看朝雲之 抱岫,聽夕流之注澗。」羅列碁布,怪譎橫越。非山非阜, 如樓如闕。班采類繡,明白若月。蘿蔓絕攀,苔衣流滑。

《宣慰嶺南制》
唐·常衮

敕:「理天下者先務於遠安,本人情者必令其上達。或 刑罰不中,德信未孚,則生怨咨,是有申喻。朕以服嶺 之表,方隅之大,南盡百越,專制萬里,擇將置守,常亦 難之。至於臨遣,屢有明誡,俾施惠政,以恤疲人。而長 吏議法不平,作威以逞,因其猜阻,陷我忠良。馮季康、 何如?瑛等南方右族,累代純臣,協其義烈之心,積有 艱危之效,惑於所譖,虐用其刑,無狀致辟,遂生邊患。 朕自托人上,每勞日昃,法天地之生成,弘父母之慈 愛,聞此濫罰,惕然疚懷,尋亦辨明,特令昭雪。如聞溪 洞尚有紛擾,哀我庶士,勞於甲兵,豈不求安,良有以 也。所以更謀良帥,先用舊德。兼御史大夫徐浩,歷典 中外,長於撫綏,素所親信,俾其政緝。元冬之首,當至 彼方,必能大布風化,永清麾管。仍命尚書比部員外 郎莫藏用往嶺南宣慰,問以疾苦,弔其死喪。其季康 等遇害之家,躬自存撫,切加贍恤,務令得所,以慰遺 孤。其軍州所有結聚,明申中旨,懸示大信。但能歸附, 即是平人,豈唯復業安居,亦當隨才命職,兼至桂州 宣慰。應水旱所損,或須蠲免,宜與觀察使商量處置。 勉膺朝寄,以慰朕懷。」

《送竇平從事序》
韓愈

踰甌、閩而南,皆古百越之地。於《天文》其次《星紀》,其星 牽牛,連山隔其陰,鉅海敵其陽。是維島居卉服之民, 風氣之殊,著自古。昔。唐之有天下,號令之所加,無異 於遠近。民俗既遷,風氣亦隨,雪霜時降,癘疫不興,瀕 海之饒,固如其初。是以人之之南海者若東西州焉。 皇帝臨天下二十有二年,詔工部侍郎趙植為廣州 刺史,盡牧南海之民,署從事扶風竇平。平以文辭進。 於其行也,其族人殿中侍御史牟合東都交遊之能 文者二十有八人,賦詩以贈之。於是昌黎韓愈嘉趙 南海之能得其人,壯從事之答於「知我不憚行之遠 也」,又樂貽周之愛其族叔父能合文辭以寵榮之,作 《送竇從事少府平序》:

《送鄭尚書序》
前人

嶺之南,其州七十,其二十二隸嶺南節度府,其四十 餘分四府。府各置帥,然獨嶺南節度為大府。大府始 至四府,必使其佐啟問起居,謝守地,不得即賀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