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5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二卷目錄

 長沙府部彙考二

  長沙府山川考一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二卷

長沙府部彙考二

長沙府山川考一    府縣志合載

本府。長沙縣附郭。

大富山 在縣北七里,一名「羅洋山。」 峰巒秀拔,江水縈帶,邑之勝境也。

石寶山 ,在縣北二十里,一名鵝羊山,成少卿昇仙處。《七十二福地》之第二十二山,石如鵝羊,故名。

麻潭山 :在縣北五十里。形家穪。蘆花鞭。先賢楊方伯公墓地。

智度山 在縣北五十里。高數百丈,環二百餘里,眾山羅列,獨黑石峰最高,唐將軍劉度居之。雲母山 ,在縣西北九十里。山土紫色,內含雲母。《列仙傳》曰:「長沙雲母,服之長生。」 《水經》云:湘水又北逕銅官山,亦謂之雲母山也。唐劉文房詩:「雲母映溪水,溪流知幾春。深藏五陵客,時過洞庭人。」

古華山 ,在縣東錦繡鄉。上有井,葛仙煉丹之所。

谷山 ,在縣西七十里。山有靈谷,下有龍潭,禱祠輒應。古傳有石色淡青,有紋如亂絲,扣之無聲,發墨有光,大約與廬山青石硯同。

書堂山 在縣北五十里。唐歐陽詢讀書處。烏山 在縣西新陽鄉。四時有烏哺其上,故名。銅官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舊傳楚王馬殷鑄錢處。

雷鳴山 在縣東,鐵祖師修道處。

影珠山 在縣東霧陽鄉。山頂有井,其影如珠。灌潭山 在縣東。周埜庵得道處。

青山 :在縣東北八十里霧陽鄉。其山四季常青,故名。山下有寺名「國清。」 有泉名月泓。

天井山 ,在縣東錦繡鄉。山上有井水下流,四時不絕。

紫薇山 在縣北二里。即開福寺山名。

尖山 在長善界,距湘江十五里。巍然一峰,秀出天表,亦名圭峰。宋畢田詩:「圭鐫碧玉鎮南服,字聳黃金插半天。」

仙女嶺 在城北四十里,初名紹隆山。宋末遇旱,鄉民迎洞庭考烈靈神祀於此,禱雨有應,改今名。

「黑石峰 」 ,在智度山中。唐將劉度居之。

雞冠石 在縣北二十里江濱,石形似雞冠而高聳。

駱駝嘴 在縣北十里府縣下臂。諺云:「駱駝嘴圓,《長沙出狀元》。」

湘江 在縣西,環城而下。湘者,相也,言有所合也。長沙舊名臨湘縣本此。三湘者,瀟、湘、蒸湘、沅、湘也。後人謂湘鄉、湘潭、湘陰者非。湘水發源自全州,瀟水發源道州,蒸水發源衡州,蒸水自全而下至永州,瀟水出與湘水合,曰瀟湘;至衡州,蒸水出與湘水合,曰蒸湘。三水匯流,自西入長沙,遶東而下,至湘陰,沅水出與湘水合,曰沅、湘,達於洞庭。沅、湘在長沙以下,經長沙者,瀟、蒸二水耳。以湘江名潭者是也。以瀟湘名潭,則遺蒸湘矣。《記》云:「湘水至清,雖深五六丈,見底,了了,石子如樗蒱,五色鮮明,白沙如霜雪,赤岸似朝霞。」 瀏渭水 ,在縣北五里,源出大溈山,有大小二溪,合流經瀏陽縣,前名瀏水,西名渭水,俱西流經澇塘河達大江。

倒流洪水 在縣北,合澇塘水渡瀏、渭三水,出湘江,有洲攔水,激而上流至白泥廠。星家謂「長沙水口有逆流」 ,極貴之徵也。

《穿水 伏流》曰穿:一東流蓮花橋,一西流大西門,一西流草場門。

《漏水 》平地湧泉曰「漏。」 一從流水橋下出,一從潮宗門出,一從通貨門下側出。

新康河 在縣西北五十里。源自寧鄉溈水,由玉潭江歷善化注於湘。杜少陵有《北風》詩,自注云:「新康江口,信宿方行。」

水渡河 在縣北三十里,源有三,一自潦滸市,一自古華山,一自影珠山,合為大溪,由澇塘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