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97

此页尚未校对

地。宋天聖中,向純嘗提點福泉、興化,養放海嶼馬

七里亭 在城東七里,淳祐中建。

二山亭 在北樓上,宋郡守陳康民建,對清源雙陽山,故名。

喜雨亭 在清源下洞前。宋郡守韓仲通禱雨北山有應,因建是亭。

望州亭 在北山瑞像巖絕頂。

望仙亭 在清源上洞前。

《十峰紫翠亭 》在北山之麓。

二公亭 在東湖大阜中。唐刺史席相、別駕姜公輔構,郡人呼為「二公亭。」 唐四門博士歐陽詹《記》。

蔡忠惠公祠 有《洛陽橋記》,出公自筆大書,刻石樹於祠廳事中,至今搨之,流傳海內。

安平 出城十里許,有大佛寺,石佛高五六丈餘,旁有大石,鐫「泉南佛國」 四字,字高六尺,宋王梅溪公筆。

清源山 碧霄巖有「壽」 字,高二丈,刻石壁上。宋淳祐三年中,林奭為同安令,奉父登遊,書以祝壽,有記。

天風海濤樓 在縣三十六都石頭山,宋建。唐歐陽詹故宅 ,在府城南三十五都潘湖。宋柯述故宅 ,在縣元妙觀前。

崔珙故宅 在縣南俊巷。

梁克家故宅 在縣學東。

諸葛廷瑞故宅 在府城「執節坊」 內。

「李邴故宅 」 在縣學前蔡巷內。

「錢熙故宅 」 在《李邴故宅》之南。

「石起宗故宅 」 在府城萬石坊內。

《留正故宅 》在府城西隅文錦鋪。

傅蔡故宅 在舊通津門直北,今宅前「忠肅坊」 猶存。

曾公亮故宅 ,在府東舊南城下,狀元坊左。呂夏卿故宅 ,在府城陸宗院之西偏。

陳從易故宅 ,在呂宅之西。

南安縣

墨玅堂 在九日山寺。宋乾道六年建,陳知葉有《記》。

尉司 按《通志》:在縣治東北,宋紹興間建,內有甲仗庫、閱武亭、京仙堂、安靖堂、豫軒、清肅軒,元至元間燬,故址猶存。

沃口驛 按《通志》:在縣北十六都鄭山,宋初設,後廢。

都巡寨 按《通志》:在縣東三都潘山,宋紹興間置,元至順間,徙於盧溪橋,為盧溪巡檢司。明洪武二十年,徙於惠安之獺窟嶼。今盧溪故址尚存。

惠安縣

鳴皋堂 在縣治左。宋知縣李侯,惟一鶴自隨於堂中,與士友商論古今;鶴立其旁,時或一鳴,聲徹雲表,故名。

舊縣治 按《通志》在縣北六都龍窟嶺下,後徙於螺山之陽,故址尚存。

舊儒學 按《通志》,「在縣治西登科山之陽。」 詳見

《學校志》
故址尚存

皇華驛 按《通志》:在縣治東,宋時設,元元貞中徙於縣南名賢坊之內,故址猶存。

德化縣

春波樓 在縣門南。宋宣和間,令陳熊建,前瞰溪流。淳祐丙午,尉孫鳳為門以翼之。

令廳 按《縣志》:「在縣治東南沙坂,宋建炎三年建,後以縣不滿萬戶,罷令廳為民廬。」

簿廳 按《縣志》在縣西偏,趙師虙重立。

南塔 按《縣志》:「在靈化里程田寺側。舊高數丈,夜常有光,後傾頹,得辟支佛骨、佛牙、舍利於其頂。後移建於佛殿之東,增為七級,高七尋,以牙骨藏之,其光不絕。」

西塔 按《縣志》在縣西登高山之側。

上壅雙塔 按《縣志》:在縣西北東西團,舊屬尤溪,偽閩王後割屬德化。環里皆山,有平田十里許。邑人徐子陵倡為二塔,扁之曰「魁星。」

翀霄塔 按《縣志》:「在縣東南巽方。天啟二年,署掾府通判聞人宗望倡議邑令林大儁、始事令桂振宇落成,并建春臺於下,邑為立三賢祠。」

皇清順治四年,燬於寇。

安溪縣

印書局 在縣治琴堂之左。

清隱堂 在佛耳山,五代詹敦仁故居,今存梅堂 。宋令陳宓《梅堂》詩十絕。

仰朱堂 咸淳中建,祀朱文公,在縣南臨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