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陳洪銛建,為兄洪進祈壽,故名「資壽。」 嘉靖間,改為城隍廟。

東禪寺 在仁風門外東湖畔。唐乾符中,市蔡耽之宅構庵。至廣明元年改名東禪,今廢。法石寺 在通淮門外萬歲山。陳洪進葬妻及女于此山之岡,旋建寺,乾德賜名「法石」 ,今廢。安福寺 在三十三都龍首山下。唐垂拱間建,今廢。

保福寺 在三十三都。唐保大間建,今廢。廣教寺 在臨漳門外。留鄂公建,宋改「廣教」 ,今廢。

法雲寺 在青陽山。唐天祐間,刺史王延彬建,今廢。

普照寺 在靈應山下。唐天祐間建,今廢。方廣寺 在七都。五代時建,今廢。

空相寺 在靈秀峰下。後梁開平中建,今廢。杉植院 ,唐咸通間建。

禪悅寺 元至正間,僧自得建,今廢。

泰嘉寺 在北山阿。宋紹興間,僧靈源建庵于此。明洪武初,改為寺,今廢。

清淨寺 在郡城通淮街北。宋紹興間,回人茲喜魯丁自撒等來泉所造樓塔高敞,相傳為文廟青龍之左角。元至正間寺壞,里人金阿里修之。明正德間重修。隆慶丁卯,木塔壞,知府萬慶等修塔五層。萬曆三十七年,地震,樓頹其角,知府姜志禮、知縣李待問重修。

元妙觀 在縣治之南。唐神龍元年建,名中興觀。未幾,改龍興。開元中,改龍興為開元,而以老君祠為龍興觀。宋祥符間,改天慶,後改元妙,併開元觀入焉。

紫極宮 在元妙觀之西。留從效以「迎恩館」 為之,今廢。

天妃宮 在郡城德濟門內。神本姓林,世居莆陽之湄洲嶼。父林愿天妃,其第六女也。生有祥光異香,長能乘蓆渡海,常乘雲遊島嶼,人呼曰「龍女。」 宋雍熙四年九月二十九日昇化,後人見朱衣飛行水上。天聖間,立廟莆之西山,賜額曰「順濟。」 泉州建宮,自宋慶元間始。時羅城尚在鎮南橋內,而是宮適臨浯浦之上,當筍江、巽水二流之匯,有禱輒應。永樂五年,使西洋太監鄭和奏令福建守鎮官重新拓之,而宮宇益崇。東嶽行宮 在郡城仁風門外鳳山之陽。宋紹興二十一年鼎建。明萬曆三十五年地震,前殿盡圮,知府姜志禮建。

南安縣

延福寺 在九日山下。晉太康時建,去山二里許。唐大曆三年移建今所。宋乾德中,陳洪進增建,乃改名曰「延福。」

報親寺 在金雞橋南。宋太平興國六年建。後僧廣旭募緣重建。

佛跡寺 在三都。唐光啟二年建,今廢。

報劬寺 在三十九都。周顯德中,呂光亮捨居第建之。

雙林院 在五都。宋崇寧三年,僧師厚建,今廢。《惠安縣》。

寂光寺 在縣南一都盤龍山之後,即唐王潮故宅。潮歿,葬于此山南。唐保大間,留從效建寺,名曰「寂光。」 明永樂五年,僧惠日重建。

宣妙寺 在縣南二十九都。唐天寶間,里人王氏建,今廢。

大普安寺 在縣北五都。南唐保大間,檢校禮部尚書江盈建。今為「叢林。」

大福勝寺 在縣南二十五都錦田山之麓。唐文德中侍郎黃納裕建。元至正間僧妙峰重建。乾峰寺 在縣北觀光坊萬歲坡之麓。梁貞明二年建,明洪武辛亥,僧南州重建。

靈應寺 在縣南十九都白沙。宋天禧間道人王道詢建。初建時,垾沙為庵,潮水齧之。道詢以扇麾曰:「海於天地間最大,豈不能尺寸地相讓邪?」 潮立退三尺,以泥塞其衝,垾遂固。寺今廢。清水寺 即清水巖,在崇善里,正統間建,嘉靖八年災,復建。

龍津觀 在縣治南。天順四年建。成化十九年,道士劉時靜重修。今為祝聖習儀之所。

東嶽行宮 在鳳髻山之麓,每歲迎春於此。青溪宮 在感化里。宣德間,邑人李森建。龍僊宮 在來蘇里。洪武間,胡氏女名僊英,及笄將嫁,白日飛昇。次日候山之旁,現身趺坐。里人異之,塑像以祀。

覺苑院 ,後唐時,西嶽僧樂其山水,有卜居之意。偽閩王繼勳捐地建庵,留鄂公廣之為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