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84

此页尚未校对

城隍廟 在縣治東。宋時建。洪武、弘治間,知縣劉祥、黃濟重建。

朱文公祠 在儒學明倫堂左。

惠安縣

社稷壇 在縣治北一里。

山川壇 在縣南一里許。知縣高顯建,今移南門外後樂亭西北。

城隍廟 在縣治東。宋天聖中,知縣李畋建。詳具《宦蹟傳》。洪武六年,知縣高顯重建。

厲壇 在縣北二里,知縣羅泰建。

朱文公祠 在社稷壇北。

襄惠祠 在山川壇前,祀都御史張襄惠公岳。林公祠 在縣治南門內,祀惠安死事知縣林公咸。

王中丞祠 在儒學朱文公祠之右,祀巡撫王公忬。青山靈應廟 在二十六都。神姓張名梱。閩時嘗營青山下,以禦海寇。宋建炎間,海寇作,神有陰助功聞于朝,賜額「誠應。」

鳳山通靈廟 在二十一都之鳳山。三國吳時,有將軍及妻葬於此山。常有雲霞覆其上,居民祈禳皆應,立廟江濱祀之。一夜,雷雨大作,廟忽自移山下。宋淳熙間,海寇入界,神所居前後常聞鑼鼓聲,旗幟羅列,賊不敢犯。聞于朝,封順濟侯。

濟陽蔡兵馬廟 在十都吳山南。神諱鎬,莆人,仕梁為兵馬使,擊賊有功,沒葬大鄉澳之西山。鄉人祀之。

靈應廟 在十都。廟有二像:曰「監倉陳公國忠」 ,曰「青嶼鄭公濟」 ,時皆光州固始人,避地入閩,遂居焉,歿而廟食。宋紹定間,海潮暴溢,民居盡沒,惟廟獨存。淳祐六年,賜今額。

大蚶廟 在十一都海濱。昔海濤洶湧,有物輪囷,高大如屋,乘潮而至。鄉人異之,為立廟。「昭惠廟 」 在萬安橋北。蔡忠惠作橋時,即建是廟,以奉香火。

德化縣

社稷壇 在縣治西。洪武六年,知縣王異建,三十一年,圮于水。

山川壇 在龍濟橋南,亦圯于水。俱主簿古彥輝建。

城隍廟 在縣治西。洪武六年,知縣王巽建。宣德、嘉靖年間,知縣何復、胡呈章各重建。

厲壇 在縣北妙峰山麓。洪武六年,知縣王巽建。十三年,知縣王貞復拓而廣之。嘉靖十年,知縣許仁遷于西北。

東嶽廟 在龍潯山麓。宋嘉熙己亥建。宣德間,何復重新。

忠應廟 在縣歸化里,即顏長官祠。二神一姓莊,名賦,桃源人,紹定間有驅寇功;一姓鄭,名昭祖,邑人,有惠愛於鄉,故並祀之。

英顯廟 在湯泉上。團。神諱「莫烈。」 宋紹定三年,以捍汀寇功,賜今額。

小尤廟 在小尤上團。二神,一姓章,一姓林,唐末避黃巢之亂居此,歿而有靈,鄉人祠之。《安溪縣》。

社稷壇 :在縣治西北。

山川壇 在縣治西南。俱正統、成化間,知縣路亨、方汝榮重修。二壇皆知縣陳綵於嘉靖四十一年變賣與民,知縣蔡常毓擇地未建。

城隍廟 在縣治東南。唐保大中建。成化間,知縣谷廷怡、吳英相繼修建。嘉靖年間,知縣殷楘重建。嘉靖之季,燬于倭,未建。

厲壇 在縣治北。正統間,知縣路亨、成化間知縣方汝榮相繼重修。嘉靖四十一年,知縣陳綵變賣與民。四十四年,知縣蔡《常毓》仍擇城北壇壝,未建。

詹公祠 在縣治鼓樓內東偏。祀始創縣治詹公敦仁。

同安縣

社稷壇 :在慶豐門外。

山川壇 在厚德門外

城隍廟 在縣治東。皆洪武初建,燬于寇。成化間,皆知縣張遜重建。

厲壇 在拱辰門外,洪武間建。成化戊戌,知縣張遜重建。正統元年,知縣李彰重修。

蘇魏公祠 在儒學教思堂後。朱文公建,以祀故將蘇公頌,自為記。

朱文公祠 在儒學之東。

東嶽行廟 在城東二里許官路之北。

慈濟廟 在縣西南積善里之白礁。神姓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