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83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五十卷目錄

 泉州府部彙考六

  泉州府風俗考

  泉州府祠廟考寺觀附

  泉州府驛遞考

  泉州府兵制考

職方典第一千五十卷

泉州府部彙考六

泉州府風俗考        府志

府總

泉屬封疆逼狹,物產磽瘠,桑蠶不登于筐繭,田畝不足于耕耘。稻米、菽麥、絲縷綿絮之類,皆仰資吳、浙,惟魚蝦蠃蛤之利稍稍稱饒。山藪居民,樹藝葛苧,機杼所就,與他邑相灌輸,而貿易魚鹽,不過饔飧是賴。地利薄,故其蓄聚少。俗尚敦朴,諸詣黌塾市肆者,踽踽一布袍,士以素,庶人以緇。冬夏迭更,故四民各修其本業,居恆絕不為宴集。儉勤瞿蹶,有《唐風》「蟋蟀」 之意;耕織力本,有《豳風》「七月」 之意;守經講禮,有洙、泗齗齗之意。若晉江人文甲於諸邑。石湖、安平番舶去處,大半市易。上國及諸島夷稍習機利,不能如山谷淳朴矣。南安文教為盛,其巨姓亦最多意氣。惟長民者常於衙蠹費清理焉。惠俗節嗇,人知力學,攻苦文辭,未聞有嚚訟以罹罰者,故至今亦稱易治。同為朱子過化之邦,弦誦之聲四達,科第近埒于晉邑,其迤西近漳者,性頗悍勁,然義氣真率,亦一快也。大都附郡南、惠、同三邑,田土山海參半,俗相近安溪、永春、德化,盤糾山谷間,嵐瘴最重。早起蒸霧四合,人如坐甑中,村落迷失八九月多發瘧疾。其去城市遠,耕織外一無所事。儒碩亦斌斌繼出,然多世居都會,不與巢居崖處者為鄰矣。吉凶儀節,多依朱子《家禮》。七邑同風,但惑于郭璞《葬經》,遞相肄習,苟冀牛眠白鶴之祥,急則牙角交搆,緩則遷延歲月,雖再世不葬,恬然安之。此近俗之不古者也。歲時之節,如元夕張燈、端午競渡、中秋《翫月》。惟時和年豐,家給人足,聊以自相懽娛,而裝飾神像,窮極珍貝。閱遊衢路,因起爭端,猶醵錢置酒,互相鼓動,日昏酣而不知止。此何為者?是在長民者能善道之耳。

泉州府祠廟考     府縣志合載

本府。晉江縣附郭。

社稷壇 在城西北六里許。

山川壇 在城西南臨漳門外龜山,洪武二年知府常性建。

城隍廟 先在泉州府西察院之旁。嘉靖三十二年改為參將府,而改資壽寺為「城隍廟。」 太守童漢臣建。

厲壇 在城北七里許。洪武二年,知府常性建。嘉靖間,遷于城之東北。

旗纛廟 ,「洪武初立。」

忠孝祠 在府學禮殿之西,宋真文忠公建。成化十年,知府徐源重修,後迺廢之。今仍存故事如前。

王刺史祠 在崇陽門樓,祀刺史王公潮。朱文公祠 在泉山書院下。

王梅溪祠 在行春門外,祀宋郡守王十朋。真西山祠 在行春門外,祀宋郡守真德秀。蔡忠惠祠 在郡東洛陽橋南,祀宋郡守蔡襄。《衛民祠 》祀郡守熊尚。

韓魏公祠 在城隍廟右,祀宋郡守韓國華及子魏國忠獻公琦祠舊在郡治,移建于此。「姜鳳阿祠 」 在開元寺西廊之北。

莊方塘祠 在承天寺之右。

忠勇祠 :在仁風門內街北。

關王廟 在郡城通淮街北,郡人奉之特盛。廟有左右堂,萬曆四十年,復塑《三義》諸葛武侯像,並祀於廟堂之右。

元帝廟 在郡城東南石頭山。廟枕山漱海,人煙輳集其下,宋時為郡守望祭海神之所。南安縣

社稷壇 在縣前姜相峰前。

山川壇 在縣東鵬溪北。俱洪武初知縣王罕建。

厲壇 在縣北一里許。洪武初,知縣王罕建。成化十九年,知縣陳廷忠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