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78

此页尚未校对

按察分司 在察院右

金門所倉 在縣東南金門城內,洪武二十年建。

嘉禾所倉 在縣南中左所城內。洪武二十年建。

高浦所倉 在縣西南高浦城內,洪武二十年建。

高浦巡檢司 在縣南二十二都高浦村。舊在縣西積倉坂尾,後移此。萬曆九年革,仍改設白礁,建司於充龍山下。

塔頭巡檢司 在縣南二十二都塔頭村。舊在石湖,徙此。今議革。

田浦巡檢司 在縣東南十八都浯洲嶼。舊在安溪源口渡,後徙此。今議革。

陳坑巡檢司 在十八都浯洲嶼。舊在晉江石井鎮,後徙此。今議革。

官澳巡檢司 在縣東南十七都浯洲嶼。舊在德化東西團,後徙此。

峰上巡檢司 在縣東南十八都浯洲嶼。舊在南安蓮河,徙此。

烈嶼巡檢司 在二十都浯洲嶼。舊左澳頭徙此。

苧溪巡檢司 在縣西十三都。正統元年設。浯洲場鹽課司 在縣東南十七都。洪武二十五年建。

河泊所 在縣西南三都浦頭。洪武十六年設。陰學陽 在縣治南擢賢坊,今廢。

醫學 在縣治東城隍廟右。成化十八年建,今圮。

預備倉 四東倉在佛子岡下,西倉在縣西上路,南倉在縣堂右,北倉在縣西,成化九年建。養濟院 二所一在同禾里四都,一在慶豐門外,成化十四年建。

漏澤園 :在梵天寺左。

永春縣治 在大鵬山南,即唐寶歷桃林場治所也。宋開寶二年,建正堂及兩廡、門庫之屬。淳熙六年重建。後相繼修治,歲久漸壞。明洪武、永樂間復修之。正統末燬於寇。景泰改元,典史陳受建儀門、譙樓。四年,知縣車政建正堂、後堂六房。成化十八年圮於水,知縣方敏重修。弘治十年,知縣周庠建正堂。西為清軍館,又西為知縣廨,南為縣獄幕廳,東為典史廨,南預備倉,又南為吏舍。正德十五年,知縣楊大古建後堂,十六年建「旌善」 、「申明」 二亭。嘉靖二年,知縣柴鑣建庫房於後堂,改儀門內真武廟為儀仗庫。三十九年,倭攻縣,燬之,僅存後堂。四十一年,知縣林萬春建衙宇、東西廊。四十二年建庫房、吏房。隆慶元年建,儀門。

興泉道 「舊為福寧道,在三皇廟東,洪武九年建。弘治十五年,改建文廟,徙福寧道於廟左。」 嘉靖五年,遷儒學於白馬山之陽,復改今署。四十年燬於寇,知縣劉三錫建。

府館 舊無,嘉靖五年,知縣柴鑣遷儒學於白馬山之陽,改明倫堂為「福寧道」 ,以福寧舊道作府館。四十年,燬於寇,知縣劉三錫重建。

陰陽學 在縣南。舊係「三皇廟」 ,明洪武十八年建,今廢。

「醫學 」 與「陰陽學」 同。

僧會司 在縣東太平寺東廡。明洪武十二年建,今廢。

預備倉 四東倉在縣治儀門東,西倉在六七都三清殿,南倉在十二都吳坂村,北倉在縣北二十都西清村。

際留倉 在縣治內

養濟院 在興善山後。舊建於東渡橋北,後廢。明嘉靖五年,知縣柴鑣建今所。

《漏澤園 》:在興善寺,知縣柴鑣建。

泉州府學校考   通志府縣志合載

本府

泉州府儒學 :在城南育才坊。中為大成殿,殿前兩廡南為戟門,又南為櫺星門。門外橋曰「洙泗橋」 ,泉曰「夫子泉。」 殿左為明倫堂,堂前後建號房四十餘間。堂後為儀門,門外有方池,以通巽水。堂後為議道堂,神廚庖廩之屬悉在戟門西。其東為尊經閣,閣之東為啟聖祠,西為敬一亭。而名宦、鄉賢二祠與啟聖祠前後相望。射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