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73

此页尚未校对

黃沙水口橋 長十丈,先圮,正德十一年,知縣饒經重建。

連芳橋 宋紹興間,邑人蘇謐建。

黃大安橋 在大安溪。洪武十一年建。

高騫橋 即「馬跳橋」 ,在陳巖溪,宋紹興間,邑人陳知柔建。

錦溪橋 在巖口村。成化五年,邑人林道淵建。正德十一年郭真生重建。

登龍橋 土呼湯頭橋,在湯洋村之東。長十三丈,有亭扁「溪山第一。」 成化四年,邑人尤榮華呂燦建。

漳溪橋 在陳坂村東南。宋嘉熙間,僧月海建,今圮。

龍濟橋 宋淳熙間,里人溫顯建,今圮。

觀瀾橋 在莘田村。宋紹興間,里人林勝奇建。壺口橋 在壺口村。宋紹興間建,長十七丈。今圮。

芳桂橋 宋紹興間,里人為陳知柔一門聯豋甲第,建今圮。

步雲橋 元至正間,里人陳天順建。

長溪橋 元至正間,里人吳興仁建。

長安橋 在長安山下。元至正間,里人吳興仁建。

龍津橋 在東嶽廟前,俗呼「東渡橋。」

白巖橋 在縣北

留灣橋 在留灣村

通仙橋 即東關橋,去縣二十里。宋紹興間,知縣林廷彥建,長二十五丈。弘治三年,里人顏朝重建石橋,伐木為梁。正德三年,朝子時靜復砌磚為路。萬曆二十七年,溪漲橋毀,知縣袁一陟重修之。

留坑橋 在太平村。萬曆三年圮,邑士李陽初重建。

鄭洋坑橋 在冷水亭。元至正間,里人劉丁士建。

登瀛橋 宋紹興間建,今圮。

龜龍橋 在縣西二十都龜龍村。長二十九丈。宋紹興間,僧法師募眾建。

琵琶橋 在二十都,蓋福洋山面村。正德十三年重修。

永安橋 在二十都。宋紹興間建。正德十五年,知縣楊太古修。

溥通橋 在二十都南畬嶺兜。弘治間,里人蔡蔭重建。

金龜橋 在縣北黃內村界十八九都,宋紹興間建,長二十八丈。

桃源橋 在縣東北十八都桃源村。宋淳祐間建。

登瀛橋 在縣北十九都仙溪。宋淳熙間,邑人黃維之建,長一十九丈。

白葉橋 在二十二都蘇坑村。宋淳熙間,里人蘇德成建。

劇頭橋 在壩兜。元大定間,里人歐以賢建。隆興橋 在二十一都蘇坑村。宋紹興間,里人柯成建。

梯雲橋 宋紹興間,里人蕭天與建。

亞魁橋 在二十一都溪邊。宋紹興間,僧自雲建。

蘇田橋 在縣西二十二都林口村。里人尤麟兒建。

藍田橋 在二十一都藍田村。宋紹興間,范天成建,今圮。

乘駟橋 在二十一、二都桃源村。宋紹興間,蘇子美建,今圮。

桃溪橋 在二十一都桃溪村。宋淳熙間,林均福建,今圮。

攀龍橋 宋紹定間,鄭子泰建,今圮。

鎮春橋 宋紹興二年,陳知柔建。

書錦橋 在縣西門外崩溪洋。宋紹興間建。淳祐間,邑令林灝重建。

泉州府封建考        通志

開國伯王審邽 按《府志》:「審邽,字次都,乾寧間權泉州刺史,累授至司徒、開國伯。在政十二年,喜儒術,通《春秋》,善吏治。流民還者,假以牛犁,完其廬舍。公卿避亂來依,遣子延彬作招賢院禮之,如楊承休、韓渥、鄭璘、鄭戩、楊贊圖等,皆賴以免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