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71

此页尚未校对

官井關 在楊梅中團

湯尾關 在湯泉下

巖市關 在小尤中

平盧關 在東西團

蘇坑隘 在坊隅,通永春。

劇頭隘 在坊隅,通永春。

蓋福洋隘 在坊隅

上漈隘 在永豐里

石門隘 即平盧隘,在東西團。

油竹隘 在楊柳中大官嶺下。

蛇嶺隘 在楊梅中

湯嶺隘 即湯尾寨,在楊梅上。

尤床隘 在湯泉

赤嶺隘 在湯泉上

蕉嶺隘 在小尤中

長安隘 在黃認團

伏虎隘 在湯泉上萬豐巖。元至元間,撥軍守禦。已上寨隘,皆山縣交接處,最要。

龍津橋 在縣西。宋熙寧間建。嘉定間,始定石址,尋燬。嘉熙間,知縣葉彥剡重建。

化龍橋 在縣東。宋熙寧間,邑人蘇唐卿建,長三十三丈,後圮。明弘治三年,里人林宗源重建。嘉靖七年燬,十三年黃大球重建。

西關橋 知縣胡維立建。嘉靖四十年蓬壺賊呂尚四作亂,知縣張大綱燬之,以絕賊路。安溪縣

東嶺隘 在依仁里東嶺下。

典林隘 在崇信里,正德十年知縣彭黃建。眉田隘 在龍涓里,正德十三年知縣張俊建。大深隘 在感德里。弘治四年賊溫文進立寨於此,十年知縣彭黃建。

磨鎗隘 在新康里

打鼓隘 在來蘇里。嘉靖三年,強賊新大總於此劄營。正德十六年,知縣龔穎建。

東溪隘 在崇善里

燕尾隘 在龍涓里。俱知縣龔穎建。

鰲頭隘 在崇信里軍寨山之下。知縣彭黃建,今廢。

白泥隘 在長泰里。今廢。

桃舟隘 在感德、常樂二里間。以上寨皆諸縣連界,盜賊往來之地,最為關係。

龍津橋 在縣南黃龍渡。宋慶元間,知縣趙師戩建。石址木梁,長六十八丈,後圮。天順四年,邑人李森修之,又圮艤舟以渡。萬曆二十九年,知縣廖同春就於下流東皋造浮橋舟二十餘艘。萬曆三十五年,知縣王賢卿仍於龍津故處造舟二十餘艘。自是東西二橋往來便之。

鳳池橋 在縣西上沿渡。宋開禧間,知縣楊繩祖建。嘉定間,知縣陳宓成之。橋接鳳山,故名。又號為「上椽橋」 ,《龍津》曰「下椽橋。」

西洋橋 在依仁里。舊名「官廳石橋」 ,跨小溪,凡三十三間。今圮。

雙濟橋 在崇信里。宋時清水大師建。

谷口橋 在崇善里,一名「佛口橋。」 宋時清水大師建。

兩港橋 在永安里。宋淳熙間,僧全一建。嘉靖六年,知縣黃懌「重修。」

大宇橋 在長泰里,跨山坑,接南安界。

永安橋 在縣東北,跨東溪。宋時,僧惠清建,今圮。

源口渡 在龍興里

吳埔渡 在縣治西北

薛坂渡 在光得里。一名「仙苑渡。」 大洋渡 在新溪里。

常沿渡 在縣西

黃龍渡 在縣西南

羅渡 在長泰里

同安縣

東橋 在城東朝天門外,跨於東溪,長五十二步,通水八門。

西安橋 在城西厚德門外,長百餘丈,通十八門。

銅魚橋 在城南銅魚門外,萬曆二十七年被火燬,知縣洪世俊修。

黃岊渡橋 在城東南一十里許四都,同禾里。一百五十二間。宋元符間建。

飲亭橋 在縣西二十里新塘鋪之南。成化十一年,知縣張遜重修。

達川橋 在九十都。宋紹聖間,僧智禮建。便安橋 在縣東二十五里。萬曆三十五年掌縣事泉州府通判陳欽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