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曰「一品紅」 ,荔中極品,故名曰「狀元紅」 ,顆極大,味清甘,亦荔中第一。曰桂林,皮粗厚,大如雞子,味甘,曰「中冠」 ,體圓核小,皮光味清,大不如桂林,成熟時香聞數里,鳳岡所產為最。曰金鐘,形如鐘,皮略粗厚,色如硃砂,味甘,大類桂林,俱以六月熟。曰勝畫,皮厚刺尖,味甘肉豐,大如桂林,七月熟,出長樂縣六都者為最。曰雞「引子」 ,朵數十枚,大小錯出,其大者核小,小者無核,七月熟,樹在城門山宋侍郎鄭公湜墓前曰「鳳池超」 ,實圓味甘,出尚幹鄉故御史林公釴家,其次佳曰「馳蹄」 ,長大而甘柔,曰「金㯶」 ,上銳下方,色深黃,曰「栗玉」 ,似金㯶而圓,刺尖,有金線界其中,曰「礦玉」 ,皮粗厚,味甘濃,曰「紅繡鞋」 ,實小而尖,形如角黍,核如丁香,味極甘美。曰「龍牙」 ,色紅長二寸許,上下俱方。曰「天柱」 ,以樹極高大,故名。曰「滿林香」 ,皮微黃,味甘香倍於眾品。曰「鵝卵」 ,皮光無剌,色紅。曰「蜜丸」 ,味甘肉厚,俗呼肉丸。曰「白蜜」 ,皮粉紅,甘如蜜。曰「雞肝」 ,實扁味甘,色紅無核。已上熟,俱以六月。其中品曰「饅頭」 ,皮粗厚,味甘,大如饅頭。曰「磨盤」 ,大如雞子,近蔕處甚平,曰「馬先白」 ,其熟最早,味不甚甘。曰「松柏蕾」 ,皮厚而粗,味澀,大如松子,曰「將軍帽」 ,實如松蕾,皮厚肉澀,曰「醋甕」 ,色微黃,味酸。更有異品,曰「綠珠」 ,或名結綠,俗呼為綠荔枝,實如山榛,無核,味最清,至熟時,實與葉無辨,惟鳳岡有之曰「星毬紅」 ,枝條生葉,葉比他種差厚,色紅而不絳,蔕根於臍,銳者如瓜,扁者如橘,圓者如雞子,頎者如皂莢,殊形詭狀,核皆如丁香。亦有無核者,食之甘脆有韻,奪其枝而植者,竟莫能逮焉。出靈岫里,今永慶里亦有之。又有山荔枝數種,曰勝江萍,皮光味甘,或呼為「勝江。」 陳淨、江瓶俱此種。曰「鵲卵」 ,皮薄實圓,斑如鵲卵,味微酸,七月熟,此山枝中之佳品也。曰牛膽,顆極大,一握僅三四枚,出水西桐坑。此山枝中之異品也。曰「山中冠」 ,實大而圓,荔將盡時始熟,味微酸澀。曰「山金錘」 ,實大微長。曰「中秋綠」 ,色綠,味微酸,熟最後,此山枝中之中品也。

柑 :有酥柑、佛頭柑、脂柑、里尾柑。

龍眼 俗呼圓眼,一名益智。樹似荔枝而葉微小,凌冬不凋。七八月熟,殼色褐黃,圓如彈,肉白而甘。昔左思賦云:「旁挺龍目,側生荔枝。」 蓋稱雙美云。

橄欖 ,木端直而高,秋實先苦後甘,脆美者曰碧玉。又一種曰丁香,極小而雋永。或云移種異土,則化為別物,如橘化為枳之類。按宋張世南《遊宦紀聞》云:「家中嘗手植閩中橄欖核於小圃,伺其萌茁,再歲而樹壯,畏霜覆以屋,又三歲高二丈許,始實。初如菉荳,凡兩月漸大,有墮地者,視之,木槵子也。皮可洗衣,功不讓」 皂角核,則以為念珠者,地土風氣之能移物性如是耶?橙 有佛頭橙、蜜橙、青橙、雛橙、欒橙、香綿橙,橘 有鏡橘、酒橘、四時橘、剪橘、猴橘、洞庭橘、連江橘、里尾橘、漳橘原出漳州,金橘實小。

柚 亦名「香柑。」 樹高二三丈,實黃大,金黃色,皮厚,肉白,味甘酸。又一種肉紅而味甘。

香櫞 :大者長尺餘,黃色,皮厚而香。一種如人指,名「佛手柑。」

桃 :有梅桃、金桃、匾桃、七月桃、十月桃、白蜜桃、矮桃、苦桃。

李 。《有白李》。《胭脂李》。《琥珀李》。《夫人李》。《真珠李》。《鵝黃李》。

梨 有鵝梨、輕消梨、拒霜梨、水梨、赤梨、紫梨、煤梨,其麋者謂之「綿梨」,更有別名曰「青皮。」六月,雪。

杏 圓者名「金杏」 ,扁而青黃者名「木杏。」

梅 有酥梅、桃梅、李梅、《杏梅》、搖梅,形大如雞子。楊梅 ,木似荔枝,葉稠陰厚,其實生青熟紅,無皮殼。

枇杷 一名《盧橘。四時不凋》。

銀杏 一名「鴨腳」 ,又名《公孫樹》。

甘蔗 有二種:赤者曰崑崙蔗,白者曰荻蔗,汁可為沙糖。其長者可八九尺,俗呼為「杖蔗。」 宋孝武《送魏武蔗百挺》是也。

栗 外刺如蝟,山邑多產。

蕉 俗呼為「巴蕉。」 有象牙蕉,樹高丈餘,實大。佛指蕉,樹高五、六尺,實差小。美人蕉,紅花無實。又一種無花實,苗可織為布。又有番蕉。

棗 有黃白二色,方者名「骰子」 ,尖長者名「龍牙」 ,脆而甘者名「麪棗。」 葡萄 有青紫二色,閩產多青者。

芡實 俗名「雞頭蓮」 ,先實後花,晝合而宵放。芰 菱也。其花亦晝合宵放,隨月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