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56

此页尚未校对

而上泰之水、岐安之水、上畬之水則自東來會,草田之水,則自西來會,俱合於下洋洞口,出魁斗溪。而黃大安之水經洪山割邊,亦至魁斗來會,至魚跳潭入安溪焉。

馬甲灘 在十五都。自留灣溪折而東為長澄潭,為施潭。下則亂石參錯,水湍猛衝激為以下六灘。

鐘山灘 在十五都。灘勢險阻,浪湧奔突,水聲日夜如雷。舟行至此,莫不恐怖。

山門灘 在十五都。灘水粉白,奇狀可愛,中間宛然如門,山勢險阻。

南澗灘  滑石灘  、西涵灘 俱十五都。宋開寶三年,邑令林滂視舟航之東去者,有險灘,曰「馬甲山門」 、滑石、西涵凡四所,皆巨石磐阜,兩崖紆蹙,大為民患,遂鑿之以通舟楫,而西涵一灘,則桃溪之咽喉也。

牛鼻灘 在十六都。發源樂山。觸石震擊飛澎,南行數里,會於東關。

白芒坑 在九都。發源烏石山,北行出登雲橋,經洋頭村,會於卓口。

西向坑 發源西向嶺,合西向山諸水北行會於羊角心。

東渡坑 :發源羊嶺山,經白巖橋,接賜峰巖,出東渡橋,會於留灣溪。

羅羊坑 合大帽、妙峰二水,經鄭墓橋,會於路口。

彭兜坑 :發源彭崇嶺,過東山,出路坑橋,遶崑崙山,會於長澄潭。

芹坑 發源芹山,經水隆橋,南行,會於施潭。磨刀坑 發源磨刀山,北行會於長澄潭。清龍潭 ,在蓋竹下坑。潭水澄瑩,淵昧莫測,巨石立潭上,高百餘丈。半壁書「清龍潭」 三大字,鄉人禱雨之處。即《舊志》三清潭。

龍窟潭 在十都南峰山旁。深數丈許,縣官禱雨之處。

龍潭漈 在十一都西南。潭上巨石方十丈,上有瀑布泉。下為潭,深莫測,氣烝常雲,「人謂神龍所居」 ,禱雨輒應。

龍潭 有三:一在六都洪山村西南,兩旁石崖峻陡深昧,水寒冽不可近。一在十三都花石山,即桃溪之流,潭水淵深,旁有石鼓,高大四五丈。一在十五都樂山南臺,高峰壁立,有泉一泓,長湧不竭。舊在南臺「聖泉」 即此。以上三潭皆是禱雨之處。

《魚跳》潭 有三:一在四五都魁斗溪水口,巨石橫障,水若傾盆,下為潭,每桃花浪出,魚咸於是跳入,人從旁持罟,伺其下承之,靡一遺者,其利甚鉅。一在八都安林村,石旁有溝,可通上潭,魚跳不越,皆由溝以上。人從溝外為石梁,開門導之入,絕其上流,魚入其中,聚而成堆,遂塞其門,若取之囊中,其利亦鉅。一在十五都陳坂村,略似安林。取魚用竹罟,不作石梁,其利亦鉅。又有清溪潭,在四、五都,石高五丈許,後石為雷擊碎,魚利遂息。

溫泉 有三:一在六七都湯洋村,登瀛橋之北,源湧處能禿雞豚。一在十四都龍津橋下,名湯洋,今泉微溫。一在官田市,地名湯邊,其泉微溫。玉井 在城隍廟前,宋宣和八年陳野鑿。金井 在縣南永薰門內,宋紹興十一年吳時鑿。舊《志》誤在永輝門外。

市尾井 在縣治東南永輝門外,洪武十一年鑿。舊《志》誤作金井。

蒙井 在朱文公祠前。其地舊為淫祠,知縣柴鑣建祠於此,改今名。

陳坂井 在陳坂林墩巖之西。宋淳祐元年,郭廣仁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