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51

此页尚未校对

主簿曹緯鑿今堙塞

蔡公井 在縣治宣化坊之旁,石闌有「眾緣修蔡公井」 六字。後堙塞。永樂十八年復浚。

後園井 在縣治西路旁,後堙塞,明天順間復浚。今在民家花園之後,故名「後園井。」

縣前井 :在縣治興賢坊,味甚清冽。

陳復齋井 在鳳池橋頭復齋祠內,今祠廢而井存。

佛前井 在新溪里。相傳宋昭應禪師經過,以錫杖卓地,泉出,民甃為井,味亦甘美。

同安縣

大尖山 ,在九十都,縣西北四十里,山高百丈,與安溪分界。

三秀山 在三都,去縣北十餘里。三峰秀出,象筆架其上。有石榻、禪床、巨人跡,為邑北鎮。胡蘆山 平地突起,形如胡蘆,故名。稍轉而東,縣治居焉。按《縣志》,又有四小山,俗呼五蘆山,蓋縣治腦山也。先時倭寇有警,令徐宗奭於此陳兵防圉,近四小山俱被居民划削,幾平,即大蘆山未免開剝,有傷龍脈,識者憾之。

大輪山 在三、四都。出縣東門外,群峰環列,如乘車張蓋、躍馬奔輪之狀。

孤卿山 在縣城東門外。自大輪山迤而稍東,為是山。宋大府少卿林棐居其下,故名。

九躍山 在城東一里許。山形蜿蜒,如龍之躍者九,故名。其南為東嶽行祠,為佛子岡,高百餘丈,是為縣之左輔也。

西山 去城西十里許,狀如五虎跑下,俗名五虎山。上有雲巖寺。按《縣志》亦名天龍山。上有巖曰西山巖,又名白雲巖。石壁嶔岑,古樹蒼鬱,石罅湧聖泉,四時不涸。山背有五虎跑下之狀。又有七石相連,號七星墜地。昔童謠云:「西山現,同安變,西山茂,同安固。」 宜禁民砍伐樹木,使陰森幽邃也。

蓮花山 在九十都,去城西三十里。峰巒聳秀,狀如蓮花。又名金冠山,為縣之右翼也。按《縣志》,相傳此山與寶蓋山相映,婦人多貴。山腰有石巖,南向崎嶇,陟之眾山皆小。朱文公題其上曰「太華巖」 ,蓋取西華蓮花峰也。

金鞍山 在縣城南三十里,形如馬鞍,一名「天馬山。」

寶蓋山 與金鞍山相連,形如華蓋,又名「寶傘山。」

豪山 與金鞍山相連,其下有泉,自石罅出,雖大旱不竭。朱文公真西山嘗禱雨於此。

金山 :在城南四十里。其山圓麗,故名。其旁有九寶山。

普陀山 與金山相連,上有清水巖。

雙髻山 與普陀相連,兩峰並峙,又名「靈峰」 ,亦名鐘鼓山。

應城山 按《縣志》,去城北里許,上有普慈院,舊傳院中鐘聲與閩王城鐘相應,故名。今院廢,有東山廟,迦毗羅王在焉。登廟側數百武,有大石倚第一山之麓,朱文公堤畔,上刻「應城」 二字,其旁題云:「朱子為同安簿,築堤以補龍脈。」 後學李春芳刻石以告,劉存德書之,時嘉靖辛酉長至日也。又刻「鍾英毓秀」 四大字。廟旁後一石,字跡漫渺髣髴,人未嘗識。康熙四年乙巳,石忽呈露「天太平丙午」 五字,為居人所見。越明年丙午歲豐登異常,亦奇驗也。

斗拱山 去城北三十里。其勢高拱北斗,故名。大鳳山 去城北三十里,山形延袤如鳳展翅,故名。

吳淮山 去城北三十里。其山高聳雲霄,或云可望吳淮之地。

龜洋山 去城北四十里。其形若龜,故名。有「化度」 、「慈相」 、「雙林」 三院在焉。過此為安溪縣界。北辰山 去城東二十五里。高聳若拱北辰,故名。上有巖,巖側有十二龍潭,縣官祈雨,多於此山請水。

象運山 ,去城東三十里。凡旱歲,此山若帶雲氣,必得雨。與南安縣為界,故兩見。

東大帽山 去城東三十五里,其形端圓,廣袤十餘里,如大帽然。上有巨石,如階九級,亦與南安為界,故兩見之。

三魁山 去縣東四十里。三峰奇秀,為邑之最。鴻漸山 去縣東四十里。其山特起聳拔,高冠群山,如鴻欲飛,故名。山後為南安縣界,故兩見之。

鵲山 在鴻漸山之南。尖秀卓拔,如鵲之跂,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