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43

此页尚未校对

不盈一尺。四圍皆空洞,疑若臲𡰈。而洪潦衝突,屹然不動。父老相傳。此石能隨水上下。謂之「黃石。」

金溪 ,按《閩書》:「在金雞山下,水自雙溪出者,經楊客渡,過金溪橋,轉而東下焉。」 宋傅自得與朱文公泛舟於此。

黃龍溪 按《閩書》:在金溪下流二里許。其云黃龍有二。其一云歸化里西平五峰二山間,石硤夾峙,飛流下注,水湛而深,里人指為海眼,時有龍見脊影,禱雨時應。五代時,有豪民吳長史,晝登樓,見龍射之,龍抉起遷宅,山裂為溪。是此溪也。其一云:「宋曾楚公登第時,黃龍見溪南。石起宗登第時亦如之。」

雙溪 按《閩書》:水自永春、安溪二縣分派而來,故名雙溪。自永春來者,出於東關,合諸水之流經於便口渡,又合諸水之流至於鄭山,又合諸水之流至於黃瀨,又合諸水之流至於白蚌渡、灣下渡、白葉渡,又合諸水之流至澗埕渡。自安溪來者,接於羅渡,合諸水之流會於烏淹,達於角水,又合諸水之流至於莊水,又合諸水之流至於羅水渡,又合諸水之流至於龍光,遂合流為「雙溪」 矣。是水流合晉江之「筍江」 以入於海,合襟繞郡城,一郡風氣也。

九溪 按《閩書》:「源出柏峰山,逶迤而東,分為九派,匯於龍潭,東流至大盈橋,然後經晉江之安平以入於海。」

劍津 按《閩書》:「宋元符中,有雙劍從空飛下,化而為津。」

洪瀨溪 ,按《閩書》:「水自小蘆溪出,路通永德,魚腊成市,以資永德人。」 市口有鳳凰橋。

吳潭 :兩山夾峙,流注石壁間,其泉甚深,里人目為「海眼」 ,時有龍見。

弓潭 在七都。有上中下三涵,涵如竇,三泓如甕。涵水入泓,其聲如鐘。

龍潭 有五:一在平洋中,其水深黑。一在二十一都山下,溪旁,有石硿,水深不可測。一在三十三都烏石山,有水一泓,出石罅間。一在三十五都留斾山下,其深無底。一在三十八都山邊,出石罅間。

龍泉 在十一都五臺龍泉庵前。石窟深二尺餘,汲之不竭。

溫泉 在十六都。城山前。水有四池,三熱而一溫。鄉人甃之以石。

聖泉 在二十六都,御看山之巔。泉出高石之凹,能療眼疾。

清水泉 在楊山之巔。泉自石罅中出,禱雨多應。

菩薩泉 ,在延福寺後山。泉出大盤石中,有源莫測,奔激有聲。

泊泉 在四十三都黃菊山。泉出於石罅,祈雨多應。山腰有石窟,深六尺,廣二尺,其盈涸與潮相應。

六龍井 在縣治東甘棠亭側。井六角,皆有木根蟠結下垂,其狀如龍。

白雲井 在延福寺。唐傅荀讀書於此,因汲水,見白龍蟠井上,有雲覆之,故名。

仙人井 ,在詩村大盤石中。引線數兩,試之其深無極。

周井 在縣治北三清宮之側。井深不及數尺,亢旱不竭。舊《志》云:「相傳五代周氏所鑿,故名。」 夜光井 在三十一都。宋紹興間,有夜汲者,見其井中有光如半月,投以汲器,光彩煥發。隔頭井 在十七都。泉清而甘,人恆取其水以愈疾。

小石井 在十五都新豐院。前歲旱,鄉人禱雨。水面有小蛇,見則雨立至。

聖井 在二十六都。相傳蔡真人鑿。

龍井 在二十四都,報巖院法堂西階之下。天將旱則水溢,天將雨則水涸。

石井 在四十三都。深不及二尺,取之不涸。其地臨海,潮汐消長,潮鹹而水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