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37

此页尚未校对

南河寖遠,自豫章迄會稽,南逾嶺徼,為越分。夫一會稽也,班固以為牛、女星分;張守節以為斗、牛星分;范曄獨主牽牛星分,而一行因之。至其封域之分,吳、越又有互異者。閩為南界中六分之一,泉州為閩中八分之一,即存而不論可也。以新舊志中各有論說,故並存之,竢參考焉。

泉州府山川考一       府志

本府。晉江縣附郭。

白虹山 在城東北百里許四十七都。山之北為僊遊,南為晉江,乃郡界過脈之山。按《閩書》:「自僊遊縣之九座山西南行,為朋山,清源之祖,垂瀑如虹。宋莆田陳宓隱居其下,有白虹漈,有龍潭。歲旱禱之,或有雲氣升潭中如虹,三日內必雨。」

香爐山 在常建里。按《閩書》:「在金溪之上,溪中沙淘之,有金。」

八尖山 在常建里。按《閩書》:「山前後相連,距十餘里,大小纍纍,其尖有八。」

豐山 在四十五、六都。每水旱,鄉人禱之,其年遂豐,故名。「左送」 諸水,合惠安白巖、前郭澳溪,出洛陽江。「右送」 諸水,自南安澗埕。牛角金溪出晉江,自香爐山至此,俱在白虹山西南,而盤旋其左右。

雙陽山 為白虹山正脈。郡城望之,微有大小,曰大陽、小陽。南安望之,則二山並峙,一名朋山。清源山 在雙陽山之東,為郡城巨鎮。山周圍四十里,橫跨十餘里,高數千仞,以其在郡之北,故名。北山,一名泉山。以上有石乳泉,清潔甘美,州名泉郡,舊名清源,蓋本於此。《舊志》指泉山為今福州之山者,非是。其上突起三峰,《堪輿家》謂之「三台。」

大旗山 即清源東所迤之山,其形如旗。鳳山 在三十九都,其山自北山而來,踴躍迴拱,如鳳凰飛向之勢,故名。一名皇績山。取王審邽《墓碑》云:「皇者天皇,績者勳績也。」 此蓋王氏誇誕之詞,當以鳳山名為是。

「萬安山 」 ,至《洛陽江》南岸而止。

「梁相山 」 ,宋丞相梁文靖公克家墓在其麓,故名。山在古樓鋪後。

靈山 在郡東南,下瞰東湖,有默德那國人葬其上。前有盤石,上有圓石,撼之輒動搖不止。郡守周道光題為「碧玉毬。」

雲谷山 上有「雲谷室。」

萬歲山 在府城東南。上有法石寺。宋初陳洪進築壇遙祝,以效嵩呼,後人因名其地曰「萬歲。」 坡大書,刻石為碑。

石頭山 在萬歲山之左。山之盡處,有三石傑出,故名。上有「真武殿」 ,舊為郡守望祭海神之所。下為石頭街,民居鱗集,舊有千餘家。

《寶覺山 上有海印室》。

聖姑山 :相傳地產菰,壯大倍常。里人異之,即地建祠,訛為「聖姑」 云。

桃花山 在郡東南。山之土色紅如桃花然,故名。

《赤蝦山 》一名「赤蝦埭。」 以上諸山,皆拱輔於郡城之東者也。

斗南山   、古圳山   、翁山。

嚴山 俱在三十三都紫帽之西,分脈自常春而來,諸山皆拱輔於郡城之西者也。

龜山 在清源之前,郡城西南三十四都,出臨漳門一里許,其形如龜,今置山川壇。其西有石,高二丈許,卓立如筍。宋郡守高惠連以私憾擊斷之。明成化中,知府張喦以舊斷之石補之。今歲久苔生,不見舊斷之跡。

石塔山 去龜山西一里,在石筍橋南。其山從腰至麓,乃一大盤石,與江相接,長二百餘丈,穿伏於水下不可測。上有石塔,今廢。

鼓雷山 去石塔山西南一里許。上有石如鼓,叩之如雷,故名。或云:「天將雨,則其鳴如雷。」 舊有雩壇,為郡守祈雨之所。

紫帽山 在鼓雷山之南。自南安大烏石蜿蜒而來,巃嵸雄聳,為十二峰。舊傳常有紫雲覆其巔,故名。山之南為南安界,北為晉江界。其最高者二峰:左峰之陰有金粟洞,右峰絕頂有凌霄塔,西有石鼓、丹爐、試劍、棋局諸峰。北有天湖巖,南有古元室。

龍首山 在府城西南五里許。有龍翔之勢,故名。俗曰「龍頭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