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3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二日,余時在長樂,雨雪數寸,遍山皆白,玉人莫不相

顧驚嘆,蓋未嘗見也。公是日招友人吳述正同賞,時 南軒梅一株盛開,述正笑曰:「如此景致,亦恐北人所 未識。」

《名賢清話》:元厚之平生不喜處外,外補多觖望。及以 給事中領長樂,新舊祖道都門,勉以東閩盛府,百貨 所聚,永嘉之柑、烏石荔枝,珍絕天下。厚之下車,作詩 謝之云:「丹荔黃柑北苑茶,勞君誘我向天涯。爭如太 液池邊看,池北池南總是花。」

《遊宦紀聞》:「永福刱自唐代宗時割福、泉、建三州之地, 因年號曰永泰。後避哲宗陵寢諱,改名永福。在唐新 刱縣後有邑宰潘君滿解,遺愛在民,攀轅祖餞,留連 累日。其夫人王氏先已解舟泊五里汰王灘下,俟久 不至。月夜登岸,書一絕於石壁云:『何事潘郎戀別筵, 懽情未斷妾心懸。汰王灘下相思處,猿叫空山月滿 船』。」末署「太原王氏書」,詩蹟已𤁻滅,獨「太原」二字入石, 至今尚存,字五六寸許,邑人因以名其灘。政和陳武 祐慮歲久詩亡大書,繫以記文,鐫之於石。自唐及今, 流潦巨浸之所漂齧,震風凌雨之所滌蕩,不知其幾, 而墨色燦然如新。一婦人望夫之切,精神入石,終古 不變。如此則知至誠之道,感鬼神、裂金石者詎?不信 然。舊《閩中記》作汰王灘,陳武祐刻石卻作太原灘。今 灘旁之地名大王八石字之左,不復可容字矣。恐末 係太原王氏書為正。《陳記》大字下云:「疑為汰王。」 永福縣東南八十里羅漢寺之仙巖,有篆書十,形體 奇怪,環布巖石,不著姓名,人所未識,號曰仙篆。歐陽 公永叔嘗得之,喜其無鐫刻之跡,如指畫成文,欲以 番夷金書字圖號釋之,未暇也。蔡端明時守三山,以 道家書釋之曰:「貧道守其一,中有不死術,亦莫得其 據。」政和三年之夏,邑宰陳武祐,好奇之士也,訪求其 詳,知篆有三:一在安仁寺仙仁山,寺僧憚墨臘之費, 燎斷而瘞之。二在中和寺黃坑之崖,今存焉。字皆奇 怪,亦不可識。「三」即羅漢之仙巖也。安仁者掘而得之, 僅完三字。又於上生院僧景純得所藏善本四字,餘 不復有,遂再鐫諸木列巖之堂,今聞亦有不存者。余 嘗見碑本,字勢夭矯,灑落奇妙,枝葉不屬而絡脈皆 通,信是奇怪。不知蔡忠惠觀道家何等書而識之,此 字恐子雲未必識也。

凌登名《榕城隨筆》:「閩中多榕樹,因號榕城,閩以北無 此。其在江南,則冬青之屬也。而枝榦柔脆,榦既生枝, 枝又生根,垂垂若流蘇,少著物,即縈繫,或就本榦自 相依附。若七八樹叢生者,多至數十百條,合并為一, 連卷樛結,柯葉蔭茂。其偶成章者,垂若偃蓋,曲若虯 龍,似亦可觀。」

福州驛名「三山」,取三山鼎峙以成。

藩司堂後榕、樟二樹合為一,大可合抱,柯榦連卷,枝 葉美茂。夕陽西度,落霞孤飛,綵翠萬狀,殊有風致。其 堂匾曰「嘉樹。」

西南隅一山曰烏石,視九仙稍高,石色微黑,磊磊出 山巔,亭曰「清虛」,旁一石聳然,鐫「鄰霄臺」三字。

出南門二十里曰「南臺。」長橋跨江,奔觸濤石,舳艫鱗 次。自此數十里間,民居櫛比,頗見蕃盛。

過峽江二十五里為靈濟宮。蓋南唐時二徐真君有 功於閩者,歷代祠祀,其神靈炳,歲旱往禱輒應,多有 祈夢者。行五六里許,田間有小山,白石齒齒,僅畝許, 流水環之。石間一榕,亭亭如蓋。榕下班荊,觴味應自 宜人,惜未有好事者為之表章耳。問之土人,曰:「蝦蟆 山。」

桄榔樹榦似㯶櫚,層層向上,特節稀於㯶耳。其葉頗 類竹而大,其榦中空,兩分之,可為閣溜。

王世懋《閩部疏》:「天下堪輿易辨者,莫如福州府。登行 省三重樓,北視諸山羅抱,龍從西北稍衍處過行省, 小山坐其中。烏石、九仙二山東西峙伯,雙闕其外。托 則東山高大,蔽虧日月,大海在其外,是謂鼓山,朱元 晦所書天風海濤處也。西山迤邐稍卑,狀若展旗,曰 旗山,以配鼓。其前則甲山若屏,為南案,似人巧湊泊」 而成者,然猶未睹水所經宿已,登烏石山望,則大小 二水,歷歷在目。大江從西南蛇行方山下,南臺江稍 近城而行,大江復從南稍折而東北,南臺江水合之, 汪洋瀰漫,東下長樂入海。其山水明秀如此。土人猶 謂方山稍西,俗名「五虎迫」,視有猛勢,以為微缺陷處。 然余謂即東方山而平之,亦終不能作天子都。何者? 愈顯則根愈淺,愈巧則局愈小。

省府之南山曰方山,綿亙數十餘里,形甚怪偉,俗言 「五虎山」,數之正《浮志》言「九龍鼻」,索之又不足。

布政司在山上。堂後一大樹,是榕樟二樹相樛結而 生,鬱然干雲,因為堂,以嘉樹顏之,余與玉叔俱有詩。 福州府布政司前多甃甘泉,土人初名曰「第一泉。」第 二泉,每大比五魁,多為泉人所占,以為泉讖也。改顏 曰「一福井」、「二福井」,文理殊為鬯然。每放榜,泉士袞然 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