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23

此页尚未校对

綠皺千里;潮落渚出,平沙衍迤,蒼鳶白鳥,共下齊起, 日既暮,乃宿焉。中宵月色如午,剛風忽起聯立,東望 扶桑,以候朝旭,星奔矢馳,四面相射,有「元雲橫亙在 海面,高四五丈,不得視其初出之景。須臾日上已高, 山煙水霏,蒼茫遠近,隱顯迭出,恍然如畫圖中又一 奇也。」至寺已近午,寺左有靈源洞,石磴垂梯,兩崖崇 墉,通以石梁,白雲亭其上。坐稍久,洞谷生風,時來襲 人起觀察君謨書。有奇石立道側,號「將軍石。」於是履 危棧,度石門,求晦翁題名,趙子直詩,抵天風海濤之 亭極焉。孤撐巉岩,憑欄欲墮,川分谷擘,江面如沼,險 絕清曠,遂兼得之。夫升㟝嶁者隘一方,陟岡阜者薄 百里。乃今縱目力於霄漢,納溟「渤於胸次,晦冥晝夜, 收拾舉盡,豈非所處者益高,所見者益遠,所造者益 深,則所獲益富邪?是山昔人莫不登之,近百年來,人 迹罕到。自予始登,命樵夫為導,亦不知其路。」乃緣壑 徑上,顛踣者屢,而後得至其所,忽得舊路,循之而下, 蓋宋時所闢,而僧除之。始,絕頂皆短荊,無林木,今可 張幄矣。始,寺外多數百歲古樹,今但見新植矣。

《水木青華亭記》
明·王英

吳縣知縣吳復克禮,世居福州螺江之陽,有亭為燕 遊之所,名曰「水木清華亭」,蓋取晉尚書謝混《西池》詩 之語云:螺江地幽曠而亭之作,據其勝,近則嘉木森 聳,亭亭如車蓋,清陰蔽虧,涼飆時至,水環繞而流,明 淨如鑑,迴風激波,遊魚出沒。稍遠則有虎頭之峰,若 顧若蹲若踞。自南盤迴而西,與羊琦諸山相連屬,而 石峽渡在其前,「飛來石峙其後。朝暮之間,雲霞之舒 斂,雨露之冥晦,草樹之蔥蒨,與夫平皋遠岸,沙鷗水 鳥,飛鳴上下遠近之景,於斯亭一覽可見。克禮日遊 於其中,或讀書詠詩,或彈琴酌酒,或憑闌縱目,意休 休然甚適也。」嗟夫!人之情所好不同,馳騁車馬於通 都大邑,與王公貴人遨遊窮極乎耳目之所好者,人 皆悅之,而山林泉石草木幽寂之境,好之者甚少,克 禮獨愛悅焉,蓋異於時人也,已非古之所謂居高明 而遠眺望者。歟!吳縣,大邑也,政務煩劇,克禮為邑宰, 清慎平恕,事不苛擾,民甚安之。此可見其素所操履 矣。然而聲譽方隆,顯用可待,未得歸遊亭之中,以遂 其樂。乃屬中書舍人周某道其詳,請記。予嘉其志,書 以為記。復招之以詞曰:「螺江之流兮瀰瀰,濱江之居 兮居所止。白石磊磊兮山峙峙,煙霞杳靄兮古木陰 翳。君之去此兮歲月逝,猿啼鶴怨兮誰與為侶?盍歸 來兮日容與,擷芳華兮憩江渚,膏吾車兮遠想從。濯 清冷兮追涼風,發高詠兮彈絲桐,亭中之樂兮與君 同。」

《永福山水記》
曹學佺

閩中永福縣是一山水窟,東與候官相接,有龍潭,遊 者徑王翰故居,地名「官烈。翰字用文,朔方人,仕至總 管,元亂隱於此山,事定之後,以子託於友人吳海,遂 死焉,故名官烈。龍潭去此十里,其水流為溪,石皆錦 色,樹攲斜而古,多叢竹,竹盡見潭,潭在谷中,其上則 水簾也。嵒頂至下有數十丈,縱之亦數十丈,水居十 之一,有石室在水,傍居十之二。翰之子偁,讀書於此, 予見水簾多矣,未有傍可以室者也。」與水同一巖,又 同在巖頂,頂覆下,可蔽風露。地稍深,有土有樹幾株, 頹楹敗址,遺構宛然。徑若蛇行,必累石以措足,始可 達。相對有一小嶺,可觀。水簾嶺,亦竹叢也,水聲入竹 中如裂繒,時揮扇則如蟬鳴,坐嶺上,衣皆濕,水到避 之不及。水傍之室近而無水患者,以在巖頂可狎水, 水勢必至半腰,乘風始驕,不可方物也。出龍潭有方 廣巖,亦有水簾、有石室,但以彼則水簾主而石室客, 以此則石室為主而水簾為客也。巖之高可以樓,深 可作內外堂,奧廣可作東西寮,皆石室也。室內石乳 盤旋,如龍尾泉滴其下,有樹一株,草蒙茸,上不見天, 而下不著土。問之為鳥雀巢,矢溺成堆,與苔相雜。有 遺果核其上,則藉泉溜以生,今漸長,推為神功矣。石 室之東為水簾,水在室隅,遇風則橫。室前水簾之下 有小石室曰「靈洋谷」,真為水所隱也。宋時黃非熊讀 書於此,摭其勝為十景,如玉泉、鐘磬、仙芝、仙掌之類, 亦以水石之相似者而名之爾。要其形聲之變,則無 窮焉。出方廣巖,越縣以西有高蓋山,亦有水簾石室。 高蓋山之石室,東西杳不相及,紆徐蜿蜒,塞則為嵒, 而開則為室。其泉之散者為珠,而併者為簾,總之一 嵒耳。始未有路,必緣巖而下,後有路,從石門中出,閩 王封西嶽時之所開也。石門中磴百,始折,「折以十數。 入門有樹,直高百尺,無傍枝。樹之傍有小石門,通外 容一人,想未鑿磴時,可緣此入耳。」牧者徐登,始聞樂 聲。出林杪,緣巖造觀。至則有二人奕,拱立良久,遺之 一棋子,叱令歸。歸即精於奕,碎瓦器為子,布地為局, 奕焉而人不解也。縱遊巖上,往往遇二人。退告以修 煉之訣。有趙君炳,不遠千里訪之,以所得祕密,與之 參契。一日飲草廬中酣暢,天寒霜雪,草木彫落。徐謂 趙曰:「承遠訪無以為樂。」以餘瀝一噴,頃刻林花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