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2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於詩章者,比比皆是。以其所見質其所聞,善政彰彰,

詎有量哉!侯名泰亨安長道。元至正三年癸未進士, 丞事郎前集慶路句容縣尹兼勸農事林仰節撰。

《遊上林記》
吳海

予「舊至童山,聞西六七里許有上林之勝,北十數里 許有雁湖之奇,欲遊之,久而不果。乙卯冬,王侯用文 遂約翌日登雁湖」,而主人有遽,不得偕往。巳而,王侯 猶力邀予至上林,由「林嶼行二里許,至郭家店。川明 谷豁,雞犬數家。時村民方蒔麥,兒童狎走,野婦緝道 上,牛羊牧其間,藹然墟落之趣。」沿壑里許,乃躋石磴, 並麓曲折,左為畬田,右為林木,稍進而夷,疏竹數竿, 老梅抱石立灌莽吐十餘花,淡然若自娛者。歷數折, 負崦一二人家,門尚閉。自是夾徑皆修篁,晴日篩光, 微風成韻。又入深林,蔭鬱里許,表曰「白馬峰」,蓋佛寺 在焉。地勢迴環,屋宇宏麗,輝耀奪目。憩臥雲軒,故翰 林林公、潮守王侯諸名人詩具刻在「壁,余亦寫詩軒 中。乃登寺山,周流盤桓,或藉草根,或坐磐石,長吟舒 嘯,望高林斜照,紫翠如染。」僧引泉自別壑釃之,注佛 殿下為沼,以植芙渠,沼中溢出右山之足,轉經前山, 復入為池,旁引泉入齋廚之下,以激機舂。然後遍行 蔬園間,以資濯溉。既又復歸於池以出,而泉亦勞矣。 是夕宿軒中,寺僧再《請登雁湖》。黎明北風大作,寒不 可禦,《雁湖》在望而不能即信乎遊覽亦莫不有數焉

《遊黃巖記》
前人

水南之山最高而大者方山。山之陰有峰隆然,逆馳 而西,曰黃巖,望之特尊,歲旱必禱焉。方山之勝,蓋飫 覽之,惟黃巖僅兩。至丁未歲,杪,避兵來此,思復一豋。 登自前山之麓,山皆荔枝,無餘木,巨石蘿薜,綿絡可 愛。出荔枝,入松林,憩妙峰小庵。庵直西南,古靈水西、 龍湖諸山,帷障屏列,望清溪一勺,可注尊罍。澄江如 帶,縈迴山右,水南村落,人家可辨。出庵徐行,草徑委 蛇,徑傍茅葦,無復林樹。又循岡而進,乃抵黃巖之下。 巖高十餘丈,袤不啻倍之,壁立陡絕。鄉人祀張道者, 依巖結構,屋與巖相庋,景與地相宜。前山低橫,有若 戶限。郡城遠出,其北連山周遭大江迴繞,煙雲吞吐, 飛鳥往來。上下蒼綠紫翠間雜,濃淡之相施,遠近之 相涵,皆於戶限外見之,亦足以賞心而娛目矣。自「前 山」至巖下約四里,凡石憩者六,草坐者一,班荊而息 者再。同行皆文雅,談謔笑詠各極意,而登峰不知疲, 豈徒忘其患難同旅之為適哉!

《遊鼓山記》
前人

「福為八閩都會,上四郡皆山,地勢局促,不能廓以舒; 下皆瀕海,風氣疏蕩,不能隩以周。惟是州處其中,不 蕩不局,得二者之宜。環州之山,惟東石鼓為最高,能 興雲雨,蓋州之望也。」歲乙巳秋,郡人黃伯弘約予與 廣平程伯宗、建安徐宗度,自河口買舟,順流而下,抵 白雲廨寺,過東際石橋。橋渡,以舟沿麓稍登,鳴澗在 左,荔蔭團團,有大石可坐。近里許,有亭曰「乘雲。」近亭 有窾泉,行者掬以飲。又里許,到半山亭。亭後小溪俯 瞰山下。又里許,有閣曰「元通。」閣外疏竹斜映,倚欄平 睇。江流二道,如白虹遊龍,縈帶長洲。靡焉而東趨,漁 歌互答。西山凝暉,碧翠異狀。前登嶺路,景射人背。轉 而右,見奇光玲瓏篩林,若金色點綴樹上,如花嬰條 如果,有葉,華彩相映,瑰麗不可名狀。轉而上,皆幽林 清樹。半里許,夾道有小松曰松關。日已下山,促行度 圮,表曰:「全閩第一峰。」下小坂皆平途,迤𨓦達寺,已昏 黑,宿超凡閣。明日,逕寺右行蔬畦間,度松林二三百 步,入叢篁中,徑傍小竹,微露綴其上如珠,時滴人衣, 覺清爽。出篁竹皆微蹊。二里許,登小頂峰,峰直寺後, 下視殿閣,若騎其危。西望都城,列雉數千,市廛綿密。 府寺釋老之宮,輝霍崇麗,州邑之雄,可謂罕覯。由小 頂而上,又里許至大頂,使僮僕伐莽披棘,擬步而後 可進,若是二百武。少轉而南,然後造乎屴崱之巔。乃 拂石刻,觀晦翁大字,讀沈公《𥫃銘》《摩娑》、徐鹿卿《請雨 記》,記漫漶,久乃可辨。時晴空景明,萬象呈露,幽奇詭 異,不待搜剔,自來獻狀,使人翛然而塵慮消,澹然而 情境融。「極目西北諸峰若數百里,攢者、騖者、凌者、鬥 者、攘者、赴者、突者、簉者、特立獨出者、齦齶劍戟者。西 南諸峰,若雲矗波湧,若車馬馳驟。近至數千里內,皆 周旋徘徊,頓伏妥帖,間之以溪壑,流之以江河。」蓋自 劍、邵來者,至水西旂山而止;自汀、泉來者,至水南方 山而止;自建來者,至是山而止。若夫建、劍、汀、邵之溪, 合流至於洪塘,分為二江,南過石頭,納永福之溪與 瀨溪,山西峽,北過新步,亦分為二,又合而至於長隑, 乃西峽江合過石馬下洞,受長樂港與敻港,出閩安 鎮而入於海。東南彌望浩蕩,不可極遠。至於琉球,近 而梅花、南交諸島,咸在五步之內。自永福、閩清、長樂 以至福清之境,歷歷可見焉。迴眺附城諸山,前者若 迎、後者若隨;左右環輔森列,若大將之治旅;尊嚴閒 暇,部伍整肅,秩然不亂。南州之山,若鸞翔鳳翥,丘垤 礧礧,若子之在枰耳。滄溟無波,上下同色;輕飆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