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15

此页尚未校对

威武營 在開元寺東。吳置典船都尉造船於此。

止戈堂 在布政司內。宋建炎中,韓世忠破建賊,飲觶於此。

嚴勝門 在今府治東北隅。宋有嚴氏居,通於壕,家鬻米,取贏極薄。時方憂旱,夜夢神人告之,「必得如嚴者。」 使禱羅致之,果雨。

瑯琊忠懿王故宅 在慶城寺南。唐侍郎于兢撰《德政碑》,又有錢昱撰《忠懿王廟碑》。

鰲峰勝觀亭 在平遠臺。

五雲閣 在舊九仙樓之西。唐李若初嘗登城西望,有五色雲當王霸宅,遂作「沖虛宮。」 此閣面對五雲,故以為名。宋宣和五年,郡守孫竢建。今廢。

觀稼亭 在烏石山之東。唐郡守閻濟美陛辭日,德宗諭以農事到官,首創是亭。今久廢。幽幽亭 在烏石山東北隅。宋沈邈為候官令,得釋迦院東北地,作臺曰「峻青。」 後十年復來。守郡寺僧並臺作亭,蔡襄至其下,名之曰「幽幽。」 今廢。

李陽冰篆《般若臺記》,刻於神光寺華嚴巖。李陽冰書此篆,與「《處州新驛記》《縉雲城隍記》」 、麗水

《忘歸臺銘》
稱四絕

頭陀巖 在烏石山之麓。安文頭陀嘗磨石崖題云:「客至不點茶,相看淡如水;白雲生谷中,穩坐浮生裏。」

「崔公井 」 在烏石山。唐崔干飲之,賞其甘美,遂名。

竹林井 在仁慶坊內。舊傳井有金龍隱見。宋紹聖、淳熙間,里人弗戒於火,彷彿見有撲滅之者。

榕城 三山多榕。治平四年,張伯玉守福州,編戶植榕。熙寧以來,綠陰滿城,暑不張蓋。

經史閣 在府學內,舊九經閣。宋大觀二年詔改「稽古」 ,景定四年燬,咸淳二年重建。閣之下匾曰「止善堂。」 元至大二年,以止善堂為經史庫,凡詩板皆貯於此。

拱極樓 在府城英達坊內,宋鄭性之建。其匾理宗御書,今碑尚存。

舊閩縣治 在今縣治東閩都坊內。

西園 在府治西,左高而右卑,有池舊通潮,府治諸竇之水皆歸焉。宋每歲二月開西園,與民遊翫,至三月止。今久湮廢。

樂圃 在宋提刑司內虛靜堂之北,園館連屬,宣和二年更新之。庭之南有二亭,東曰「熙春」 ,西曰「藏春」 ,遍植荔枝,有樓曰「荔枝樓。」 左右二沼植蓮其中,名曰「清逸。」 每歲二月,府開西園,提刑司亦開樂圃,各一月乃止。今悉湮沒。

都倉 在府治西。舊名西坂倉,今俗呼「舊米倉巷。」

振衣亭 在縣東湯院中有溫泉。宋嘉祐間,郡守元絳閱《郡圖》,得其名,乃濬其源,礱石為井,而環之以屋。宣和六年,修溫室四,并振衣亭,非衣冠不許遊也。今圮。

臨河務 宋州東南美化門,古南鎖巷,凡百貨舟載從此入,故置務,今廢。

控海樓 在水部門河口進貢廠內。正德間建,今頹塌。

水晶宮 在城西西湖上。偽閩時跨湖築室,週迴十餘里,號「水晶宮。」 每㩦後庭遊宴,從子城複道中出。

澄瀾閣 在西湖上。宋丞相趙汝愚改刱西湖樓為之。先是,子城有九樓,今皆不可考,獨西湖樓遺址猶存。《水滸》:「明萬曆三年重建。」

頌德亭 在府城西草市都,舊名「西隱。」 相傳唐郡守唐扶有惠政,民思之,乃更名「頌德。」 成化十二年,闢地新之,立石其中。

越王臺 ,在城南。相傳越王餘善釣白龍於此,故又名釣龍臺。《三山志》以為無諸受漢冊,即此。全閩第一江山 石刻在南臺,米芾書。

「南臺」 二大字 在釣龍臺上,宋趙汝愚隸。古明極、松風二堂 俱在時昇里報恩光孝寺內,今廢。

戰坂 在城東北十餘里。五代時,南唐兵與李仁達戰於此。今荒莽中,營址猶存。

陶竈 在戰坂西。閩王審知築南北夾城,陶磚於此。時審知令磚悉印錢文,後國歸吳越,人以為先兆云。

龍跡石 在興城里。唐廣德中,忽有飛龍從地出,白晝風雷驟雨,石上有遺跡焉。里人遇旱,祈禱輒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