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115

此页尚未校对

安可同?委蛇夭矯騰蒼龍。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萬 古長清風。」一曰《洛陽橋》:「一望五里排琨瑤,行人不憂」 滄海潮,憧憧往來乘仙飈。蔡公作成去還朝,玉虹依 舊橫青霄。考之溱洧功何遼,千古萬古無傾搖。 陳懋仁《泉南雜志》:金石峰屬南安,上有疊石,其赤痕 類丹書,有石刻「金石峰」三字。

泉之山莫多於西南,高絕者莫儷於船山。群峰列秀, 此山獨出於其上,勢若一船。泉人加以「福」字,故名福 船山。

《泉郡志》云:東出海門,舟行二日程,曰彭湖嶼,在巨浸 中,環島三十六,如排衙然。昔人多僑寓其上,苫茅為 廬,推年大者為長,不蓄妻女,耕漁為業,牧牛羊散食 山谷間,各《剺耳》為記。訟者取決於晉江縣城外貿易, 歲十數艘,為泉之外府。後屢以倭患墟其地,或云抗 於縣官,故墟之。今鄉落屋址尚存。

《泉州市舶稅課》云:「香之所產,以占城、賓達儂為上。沉 香在三佛齊名藥,沉,真臘名香,沉實則皆不及。占城、 渤泥有梅花腦、金腳腦,又有水札腦,登流眉有薔薇 水,占城、賓達儂、三佛齊、真臘、渤泥、登流眉皆諸番名。」 泉之南三十里曰石龜,峻壁上有石二丈許,形酷似 龜,行旅望之,遠近無異。吾郡宋太守岳公珂所著《桯 史》云:「余外家居,泉之石龜」,即其處也。

宋進士呂造詩云:「閩海雲霞遶刺桐,往年城郭為誰 封?鷓鴣啼困悲前事,豆蔻香銷減舊容。」今泉州築城 時,環城皆植刺桐,故號桐城。

泉州有浯江。《郡志》云:「晉南渡時,衣冠士族避地於此, 故又名晉江。」

萬安橋乃宋蔡忠惠公所造,世謂洛陽橋是也。落成, 公自為《記》曰:「泉州萬安渡石橋,始造於皇祐五年四 月庚寅,以嘉祐四年十二月辛未訖功,案址於淵,釃 水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長三千六百尺,廣丈有 五尺,翼以扶欄,如其長之數而兩之,糜金錢一千四 百萬。諸施者渡實支海,去舟而徒,易危以安,民莫不」 利職其事者盧錫、王寔、許忠、浮圖義波宗善等十有 五人。既成,太守莆陽蔡襄為之合樂,讌飲而樂之。明 年秋,蒙召還京,道由是出,因記所作,勒於岸左。公自 書大方尺分,勒二石,今在公祠。蓋公之功在百世大 矣,而《記》僅一百五十三言,可見古人不肯擅美如此。 又聞之父老云:「先時二石,為倭載去」,後見江間發光, 探之得後一石,其前一石乃後人復模,故前石不如 後石之瑩潤,打碑聲時與江濤競響也。俗傳公造此 橋,以濤勢不能案址,乃檄江神得一「醋」字,公云二十 一日酉時為之。今《公記》中無是說也。王遵巖曰:「豈其 駕長江之洪流,馮虛以搆實,其役有足駭人者,昧者 驚焉而言之異,亦以」賢者之所為,興事起利,人樂其 成而賴其功,故托於神以美之耶?又宋釋太初謂前 《記》多三字,至今傳其言也。

盤光橋自洛陽橋東接鳳嶼,嶼在江中央,上多腴田, 稠民居。舊有石路,潮落路出,行者病之。宋寶祐中,僧 道詢募貲作石橋,長四百餘丈,廣一丈六尺,比蔡端 明所造《洛陽橋》長多四百餘尺,闊多一尺。世知「洛陽」 而不知「盤光」者,蓋以人重也。

《淳化閣帖》十卷宋季南狩,遺於泉州,已而石刻湮地 中久之,時出光怪,櫪馬驚怖發之,即是帖也。故泉人 名其帖曰「馬蹄真跡。」

衛西榕樹,幹大如一間屋,枝上有纚纚垂下者,謂是 根也。其高參天,枝葉蔭可三十餘丈。相傳韓少卿國 華為郡魏公誕日,樹杪為吐煙靄。又云:「榕樹千年者, 其上生伽楠香。」

德化縣白磁,即今市中《博山佛像》之類是也。其坯土 產程寺後山中,穴而伐之,綆而出之。碓極細滑,淘去 石渣,飛澄數過,傾石井中,以漉其水,乃塼埴為器,石 為洪鈞,足推而轉之,薄則苦窳,厚則綻裂,土性然也。 初似貴,今流播多不甚重矣。或謂開窯時,其下多藏 白磁,恐傷地脈,復掩之。

閩之遠海近番處,有燕名金絲者,首尾似燕而甚小, 毛如金絲,臨卵育子時,群飛近海沙泥有石處,啄蠶 螺食。有詢海商,聞之土番云:「蠶螺背上肉有兩肋如 楓蠶絲,堅潔而白,食之可補虛損,已勞痢。」故此燕食 之,肉化而肋不化,并津液嘔出,結為小窩,附石上,久 之,與小雛鼓翼而飛,海人依時拾之,故曰燕窩也。 荔枝才已,龍眼始行,殼黃瓤白,核壯肉薄,《本草》謂之 「荔枝奴」,信然。蓋荔枝飽啖之餘,不堪咀嚼,如膏粱子 居常醲膬,一旦家落餔薄糜,便不適口。

甘蔗幹小而長,居民磨以煮糖,泛海售商。其地為稻 利薄,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種蔗者,故稻米益乏,皆 仰給於浙、直海販。蒞茲者,當設法禁之。驟似不情,惠 後甚溥。

清源山茶,青翠芳馨,超軼天池之上。南安縣《英山茶》, 精者可亞虎丘,惜所產不若清源之多也。閩地氣暖, 桃李冬花,故茶較吳中差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