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114

此页尚未校对

人。賊竟排橋門至車橋,大焚民居,直至城下,官軍以 鳥銃拒,退攻同安縣城。指揮白震、同知李時芳、教諭 吳金,率士民固守,復至安平城下,遂散劫「海都。」時郡 城分垛而守,目不交睫者凡四,閱月乃息。

三十九年正月,倭寇入南安、英山等處。三月,又一支 在潯美,登岸焚劫。四月至車橋,焚屋殺人,直至城下, 官軍以石拒退。又一支從「法石」登岸焚劫,亦至南門 城下,焚屋而去。是年四月,倭從僊遊石獅隘至永春 太平,官民兵不能禦,恣毒而去。又從僊遊直抵永春 縣治,知縣萬以忠棄縣走,賊焚譙樓及民廬,屯聚西 門、上場等處,哨劫卓埔、蓬壺。義士尤濂、許時佐等禦 之,殺賊無數,乘勝追至徐山,後兵弗繼,俱死。賊由南 安詩山入塔口隘,典史侯爵統《機民》兵力拒,賊不能 進。十五日,賊又攻隘,典史兵少不支,賊遂入縣,分屯 肆掠,三十餘日乃去。七月,倭數千突入安溪,屯四十 日,公署民房燒燬殆盡。

金釵山東有沈公堤,堤故種樹,障飛沙以護田。後樹 伐堤空,沙仍壅田。萬曆中,寨帥沈有容使出汛兵各 載石還,遂得百餘艘。復命戍還兵築之,堤不日成,田 可耕如故,故名「沈公堤」也。

泉州府部雜錄

《寰宇記》:泉山,泉主山也。山有孔泉,故名之。朱買臣謂 「東越王所保之泉山」是也。

《閩書》:同安縣夕陽山上有遁跡巖、真寂寺,唐宣宗居 邸時,遁跡此巖三載,後還京即位,敕賜真寂寺云。宣 宗《與黃蘗斷際和尚山中觀瀑布聯句》,蘗先詠云:「穿 巖越壑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宣宗續云:「溪澗豈 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又詩:「惟愛禪林秋月空, 誰能歸去宿龍宮。夜深聞法餐甘露,喜在蓮花世畀 中。去寺里餘,有石方二丈許,有巖號國師巖。」國師,僧 懷暉也。懷暉別見福州方山。巖前有石橫臥,扣之如 鼓。巖頭一竅,相傳宣宗時中出米,足供食。宣宗去,遂 不復有。按唐宣宗長慶中封光王,《唐書》第稱韜晦,未 嘗遁跡。而唐尉遲偓作《中朝故事》載宣宗,憲皇少子 也。皇昆,即穆宗也。穆宗,敬宗之後。文宗、武宋相次即 位,宣皇皆父叔也。武宗初登極,深忌焉。一日,會於禁 苑間,武宗召上,遙睹,瞬目於中官。仇士良躍馬向前 曰:「適有旨,王可下馬。」士良命中官輿出軍中,奏曰:「落 馬已不救矣。」尋請為僧,行遊江表間。會昌末,中人請 還京,遂即位。則其事固有可據者。又斷際傅法洪州, 裴休師事之,亦名所居山曰黃蘗,亦載宣宗與蘗《觀 瀑布》詩,未知孰是。第余至是,山下有浴龍池云:「宣宗 將至時,先一夕伽藍現夢,寺僧明有皇帝浴此。僧行 山下,見宣宗浴池中,稽首稱萬歲,宣宗詰其故,云:『伽 藍現夢』。及入寺,宣宗舉手指伽藍頤曰:『饒舌洩語,伽 藍為之西轉。今塑像仍舊』。」明漳南林魁題二詩後云: 「相傳詩為唐宣宗龍潛此寺而作,《通鑑》不載,胡氏以 為鄙妄無稽。」余按尉遲偓《中朝故事》有足證者。而茲 寺遺蹟昭然,表文詩詞,當亦不誣。豈胡氏偶未考與? 魁所稱表文,則宣宗舊出家衡州花藥寺,為刺史盧 景回所困,上書以聞。景回坐誅,罪及九族,其表亦刻 寺中。余以萬曆乙未奉遣入粵西,過衡州,舊僚曾鳳 儀邀余花藥寺,云「唐宣宗出家於此。」而《湖廣志》及《衡 州府志》花藥寺並不載此事。又《唐書》並未嘗改衡州 為恆州,且天誅其九族,非刑章矣。姑闕之。

同安縣苧溪山下有陳婆陂,亦傳唐宣宗遁跡過此, 有陳婆者進麥,問之,以旱田對。及即位後,命有司築 陂,名蘇營陂,可灌田數頃,而俗名「陳婆」云。

德化東西團有蔣氏者,所居門外有巨木十四五圍, 葉有稜刺,莫知其名,百鳥不敢棲。

《八閩通志》:紫極宮壽星殿前有古檜一株,圍一丈六 尺,高七丈餘,枝如虯龍,香葉蔭鬱如幄。舊志云:晉時 植,傍有石刻「晉朝檜」三字。

《宋史》謂江公望嘗編管南安軍,即今江西南安府是 也。《泉州志》遂誤以公望為編管南安縣。又見公望所 作《多暇亭記》有云:「東山之中,有西蜀隱者居焉。危坐 不寐二十年。」遂以西蜀隱者亦載於泉州《仙釋志》。今 考之《大明一統志》載公望於南安府《流寓志》,而所謂 東山者亦南安府之山也。則公望與西蜀隱者俱未 嘗至泉州,明矣。

仁宗朝,蔡君謨知泉州,架洛陽橋。先是,君謨為閩部 使者,夾道種松,以蔽炎毒,閩人即橋旁作堂以祠之。 又作詩二章,俾歌以祀公。一曰《道邊松》:「大義渡至漳 泉東,問誰植之我蔡公?歲久廣蔭如雲濃,甘棠蔽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