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竹䶉 :俗名《菅豚鼠》狼 似鼠而大,能食鼠。

《鼫鼠 》青黃色,在田中好食粟荳。

鼯鼠 似小蝙,膏療耳瞶。

鱗之屬

大姑魚 :似鯉魚,差小,大鱗。

黃尾魚 :似鯉而尾微黃。

金鯉魚 :色紅黃。大姑生子,為日所曬而成草,魚 飼以草,因名。

鱧魚 一名烏鯉,圓長而斑,首有七點,作北斗象。肉美膽甘,無鱗,夜則昂首北向。《本草》云:「蠣蛇所變。」

金鯽 能變幻,可畜盆中,俗呼為《盆魚》。

鯽魚 :一名鮒魚,鱗如淡墨,《傅金》侶行,吹沫如星。東南海中鯽魚長八尺,食之宜暑而避風。金箍魚 ,盆魚中之三尾者。

棘鬣 似鯽而大,其鬣如棘,紅紫色。

赤鬃 ,似《棘鬣》而大,其鱗鬣皆淺紅色。

《方頭 》似棘鬣而頭方,味美。

烏頰 似棘鬣

鯊魚 有數種,曰虎鯊,頭目凹而身有虎紋。曰「鋸鯊」 ,上唇長三四尺,兩傍有齒如鋸。曰「狗鯊」 ,頭如狗。曰「烏頭」 ,頰尾黑,背大有百餘斤,其皮用湯泡淨沙縷作膾,鬐鬣泡去,外皮存絲,亦堪作膾,色晶瑩如鋸絲。曰「胡鯊」 ,青色,背上有沙,大者長丈餘,小者長三四尺,鼻如鋸,皮可縷為膾。曰「鮫鯊」 ,似蛟而鼻長,皮可飾劍靶。曰「劍鯊」 ,尾長似劍。曰「烏鬐」 ,頰尾皆黑。曰「出入鯊。」 初生隨母浮遊,見大魚從母口中入腹,須臾復出曰「時鯊」 ,有肉無腹。大者刳其肉烹之,多油可啖,亦可燃。曰「帽鯊。」 腮兩邊有皮如戴帽,一名「雙髻鯊。」 曰「黃鯊」 ,好食百魚,大者五六百斤。又有青鯊、淡鯊、夾鯊之類。吹鯊 ,大如指,狹圓而長,身有黑點,嘗張口吹沙,生流水中。

鯧魚 似鯿,尾如燕子。鮆魚 頭長而狹,腹薄而腴,多鯁,脊如刀刃,謂之劍魚,俗曰「刀魚」 ,食之可巳妬。鱸魚 類鱖,肉肥味厚而二腮。

鱖魚 巨口細鱗,鬐鬣皆圓,味美如鱸。其《斑文》鮮明,色著者為雄,晦者為雌。

子魚 似烏魚而短,身圓口小,目赤鱗黑,至子月愈肥,故云。一名鯔魚,又名鮯魚,惟福清縣有之。

《撥尾 子》:魚之小者。

鮶魚 似鯔而目大,似鯉而鱗粗,能以鬣刺水蛇食之。

鰣魚 板身、扁首、燕尾、青脊、白鱗,大者長數尺,肥腴多鯁,春末有之。又一種春漲泝流而上,月長一寸,至十月滿尺者佳。此魚以不腥為異,一名青鱗。

鰳魚 似鰣而多鯁

鰶魚 如鰣而小,鱗青色,一名青鱗,俗呼「青鯽。」 又一種出洪塘江者為「江鰶。」

石首魚 :腦中有兩小石如玉鰾可為膠,鱗黃,璀璨可愛。一名𩼕,俗名黃瓜魚。黃梅魚 石首之短小者,一名大頭魚。

魚 形如石首而差大,鱗細口紅,狀鰻 似鰻,生江中,味美多油。

鱒 似鰻,目中赤色,好獨行。

鰌魚 似鱓而短,以涎自染,難握。海鰌 最巨,能吞舟。目閃鬣鬐,若簸朱旗。比目魚 :狀如牛脾,一眼,須兩魚相合乃行。俗名「鞋底魚。」

鰈鯊魚 :形扁而薄,俗亦呼「鞋底魚。」

過臘魚 :頭類鯽,身類鱖,以臘來春去,故名烏鰂 。《舊志》曰:「烏賊,八足絕短,口含墨,每遇大魚,輒噀墨溷水自匿,小魚則吐墨以迷之。性嗜烏,每曝水面,伺烏下啄,則捲而食之。俗呼為墨魚。大者曰花枝,曬乾者,俗呼曰螟脯乾。」

柔魚 似烏賊而小,色紫,俗名「鎖管。」

《墨斗 》似《鎖管》而小,能吐墨。

猴染 ,「比《墨斗》稍大,比鎖管稍小。」

馬鮫魚 :青斑色,無鱗刺,一名《章引》。

嘉酥魚 ,海中魚之極大者,其脊薨以為酥。黃雀 似䱥而小,冬月最盛。青鮫 類黃雀而小。

《章舉 》似《石拒而大》。

帶魚 :身薄而長,其形如帶,無鱗。一種小者曰帶柳。

鱆魚 腹圓,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旁足上皆有圓紋浮起,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