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9 (1700-1725).djvu/31

此页尚未校对

南塢 在縣南七里下蘇埠,有亭。

孫李塢 在縣西北五里。

八仙洞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

郭洞 在縣南二十里

金牛洞 ,在縣東北一十五里。

石馬 在縣南二十里,其形肖馬,旁有小孔。《石筍 》在縣南三十里,其形直立肖筍,高二百餘丈,周四十丈。

龜石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石形類龜,故名。《石龍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石文肖龍,如礱琢然。舊傳望氣者以其怪鑿之。

熟溪 在縣西南。源出處州遂昌界,流入縣西,又東南流與永康溪合流。其水注田常稔,故名永康溪 ,在縣東二十五里。東南流與熟溪合,又東北入金華界,與東陽溪合。

端村溪 在縣南五里。上有黃絲灘,東北五里宥銅爐灘。

左溪 在縣南二十里。源出石牛山下,東流禾村,合郭衕溪至端村。

郭衕溪 在縣南二十里。合左溪至端村。南溪 在縣西南三十里,源出處州大梨樊嶺。俞源、劉巖、劉体五溪會於此。以上俱注「永康溪。」 白姥溪 在縣西三十五里,出三斷山裏照源,會熟溪。

巖下溪 :在縣西二十五里。

烏溪 在縣西二十五里。

大家溪 在縣西二十里。源出大家山,流入金華界,與駐石溪合。

苦竹溪 在縣西二十里。源出大妃嶺,流入熟溪。

雙坑溪 在縣西二十里。源出龍門嶺,東北流。以上俱注「熟溪。」

桃溪 在縣西北一十五里。有桃夾岸,因名。其流東北入清溪,北一十里為湖頭,一十二里為清潭灘,一十五里為牛牯灘。

八素溪 在縣北四十里。源出八素山,入金華界,與狀石溪合,以入雙溪之南港。

《泉溪 》按《縣志》以源不竭,故名。

清源溪 按《縣志》:在治南四十里,源出清溪山,經於丁姑廟。

白姥源 在縣西三十里,其源出三斷山。龍潭裏照源 ,在縣西四十里。

蒻陽源 ,在縣西南四十里。

郭衕源 ,在縣南二十五里。

白陽潭 :在縣東五里。

斗潭 在縣東五里

毛狸潭 :在縣東一十五里。

晏公潭 在縣東南熟溪門外。舊有晏公廟,今廢。

九里潭 在縣東南九里。風雨晦冥之夕,鐘聲隱隱出潭中。嘗有漁人入潭捫鐘,見旁有屋廬類佛宇,歲旱禱於此。

烏龜潭 在縣東南七里。潭中有石如龜。石倉潭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湖山潭 在縣西二里

南湖潭 :在縣西五里。

燕山潭 :在縣西一十里。

瀛潭 ,在縣西十里。歲旱車水不竭。

俞學潭 在縣西一十里。

五爪潭 在縣西二十五里。有巖石如龍,五爪三。斷龍潭 在縣西七十里,廣二十五丈,中有龍潛值旱,禱之輒應。宋紹興十八年夏,不雨,府司遣官禱於潭,俄有物如練,長七八尺,盤旋久之,忽失所在,水騰湧而起,須臾雲霧晦冥,雨沛然下。有右宣教郎、添差通軍州呂忱中撰《記》。馬蹄潭 在縣南四十里。

大王潭 :在縣北一十里。

王婆潭 :在縣北一十五里。

山坑潭 在縣北二十里。

黿潭 在縣北二十里

碓頭潭 :在縣北二十里。

清潭 在縣北一十里

「八素」 潭 在縣北四十里。夏秋水溢,旱則沙磧漲露。渡潭迤邐而上,又有八潭,呼為「九井。」 嘗有善水者自潭游渡,攀岸而上,遍歷九井。每山一曲,則有一井,相去各里許。第九井之上,山谷深窈,潭水清澈,境趣殊勝。歲旱,鄉人募善水者渡潭取水迎龍,或得物如鱓如蛇,則皆謂之龍。然不過二三井,必獲感應,至第九井,人亦罕到。潭水下流經八仙廟,入狀石溪。

白楓湖 在縣東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