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68

此页尚未校对

廢壇仍故處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近河半里,南向。制與社稷壇同。

里社壇 五鄉共五十三所。

邑厲壇 在縣北門外一里,南向。

「鄉厲壇 」 五鄉共五十三所。里人每歲于清明日、中元節、孟冬朔日,祭闔境無祀鬼神,仍設城隍位于壇上主之。

城隍廟 在縣治東北。正殿一所,廊房二,拜堂一所,廟門三間。通判蔡讓建。明嘉靖三十七年,知縣高暘重修。時無夫人祠者,民龔顯義、周道文等呈請并建,歲久傾圮。

皇清康熙七年,知縣陳㻶捐俸,都人士醵金重建堂。

廳門廡,規制一新。正殿奉祀城隍廟後為寢殿,即夫人殿。兩廊塑地府十曹廊之末東祀土地,西祀社令。建兩廳于拜堂前之東西,以備官屬齋盥宴息。廟門東西各置小舍,以棲廟祝。門外設屏,屏東築以石門。知縣陳㻶有《記》。關帝殿 初建大唐寺,東為佛門護法,故邑,祀典不及。明末年,郡別駕彭遷建寺西,正位南面,歲時俾得以禮致祭。彭為文刻石于寺後殿傾圮。

皇清康熙十年,知縣陳㻶重建。

寶蓮廟 在縣東二十里控鶴鄉鶴棲里,乃梅仙行祠。明洪武間,里人萬用賢重修。至天順元年會眾增創。

上杉廟 在縣東四十里。漢李素平淮有功,立廟祀之。

旌陽廟 在縣東四十里。前有大石,高廣數丈,有茅生頂上,四時青翠。世傳「旌陽所插」 ,里人于地立廟祀之。

仙姑廟 在依仁鄉。宋咸淳間,有桐木偶人出水中,里人余士達得之,立廟以祀。里中祈禱輒應。元廢址存。

陽湖廟 在向陽門外一里,祀蕭九真人。東嶽廟 在縣東十里三江口。

《水滸》廟 在河南一里,祀三閭大夫。

樊真人廟 在向陽門外七里,祀樊一真人。邑吏部徐大相有《記》。

善定廟 在河南五里,祀陳大真人。

中華廟 在河南二里,祀蕭九真人。

薑塘廟 在西南一里。祀蕭九真人。

保安廟 在西南二里。祀蕭九真人。

關帝廟 在河南鬥風灘上。里紳陳其誠建,有記。同里居民重修。

太平廟 在文明門外登瀛橋左,祀蕭九真人。洪源廟 在縣依仁鄉。為清源妙道真君趙昱建,世傳曾于冷水泉港斬蛟共七人。今為七聖將軍廟。

吳王廟 在縣依仁鄉風雨池山之下,前有長潭,世傳有父老漁于此,神托夢俾建祠祀之。西城廟 在縣依仁鄉,祀漢樊噲。

高嶺廟 在縣依仁鄉。祀漢忠臣婁敬。

大唐廟 在縣城隍廟西。祀蕭七真人。市民每禱輒應。

觀音庵 在縣東卜鄰鄉,瀕河。世傳渡此者多溺,故就大石上刻「觀音像」 以鎮之。

寺觀附

本府。星子縣附郭。

天寧寺 在府治西城。宋為崇寧萬壽院,後改「光孝。」 淳熙間,僧重建,改今名。明洪武間,開設僧綱司,歲久傾圮。萬曆二十一年,知府田琯重修,為習儀之所。知縣吳福書扁。

皇清康熙十年間,巡撫董衛國、知府廖文英重修。

歸宗寺 ,在紫霄峰下,晉王羲之故宅。僧佛馱耶自西來,羲之施宅為寺,唐智常禪師居之。宋嘉祐間,周伯祥捨錢增修。

皇清順治間重修。

開先寺 ,在廬山南麓。南唐李中主問舍五老峰下,野夫獻之,買為書堂。及即位,以為寺,故名「開先。」 宋太平興國二年,賜名《開先華藏》。明天順初,都綱大然請賜今額。後延燬,守道李天植、知府潘志伊重建,命僧覺清董之。

皇清順治間,僧曹源重募建。

萬杉寺 ,在廬山下,唐名「慶雲院。」 宋景德中,僧大超手植《萬杉》。

皇清康熙初年,僧剖玉重募建。

棲賢寺 在五老峰下。南齊參軍張希之創,李渤嘗讀書於此。

皇清康熙六年,僧石鑑重募建,掘地得舍利子一瓶。

造塔藏于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