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67

此页尚未校对

李居士祠 在縣西八十里。

三烈祠 去縣二十里,上遼津南。明崇禎十七年,為烈女金氏同熊芷姑、穎姑立。

城隍廟 在縣北門內。明洪武三年,知縣倪恭建。正統十四年,知縣潘彝修。弘治十七年,知縣李如圭重修。

東嶽廟 ,在縣東二百餘步。

五通廟 在日中橋側。元大德間,邑人黃仕廷建。

樊將軍廟 在縣北。世傳樊噲卒于此,鄉人立廟祀之。宋封為「威烈侯。」

利侯廟 在縣迴城山。世傳陳肖嵩嘗為都督,後徙北山,其友為立廟祀之。

靈濟廟 在縣蘆潭鎮。元大德間,僧益定庵建。關聖廟 凡三:一在縣東門外演武亭,一在水門內,一在縣治大門東。康熙九年,知縣李道泰設春秋祭。旁小店二間,收租費助之。

錦山廟 在縣西北隅。相傳:五代南唐人徐知諤兄弟,為徐偃王之後。諤嘗令是邑,寬仁愛物,福澤及民。兄弟後皆得道,故民祀之。張元和為記。萬曆年間,社戶劉達倫鳩眾重修,增建「元真、善慶倪真人祠 。」 在倪家巷內金國興真雷壇左。

五顯廟 一清軍所,一石塔旁,一花巷口,一日中橋,一小南門,一蓑衣巷,一隆道觀,一倪家巷。靈濟廟 在縣東六十里,祀龍王之神。晉太康間,龍見七里汀,後發祥為神所,在江湖立廟祀之。宋賜廟號曰「靈濟。」 元至正兵毀,明洪武庚戌舉建,迄永樂甲申落成,歷三十五年,規模大而制度備矣。

徐劉石宋廟 在日中橋南,一在便民門內。世傳兵亂,四人立寨捍禦,後思其功,立廟祀之。仙姑廟 在縣西八十里甘泉鄉。世傳二姑,一姓何,一姓萬,自瑞州高安來,舉止不凡,人異之,追蹤不及,但見遺雙鳧於崖石。宋紹興間,立廟祀之。

紫金廟 在縣北四十五里新城左。舊名「豐濟」 ,為竇太尉建,元燕右丞,改今名。

張大帝廟 在普智院側。宋慶曆間,僧湛然建。今址存。

青蓮廟 在青蓮院側。宋延祐間,里人燕大成建。今址存。

東廟 在縣西四十五里新城鄉鄒山「嶐真人行祠。」

石坑廟 在縣南四十里壽安鄉。古松如虯,題詠頗多。

王中尉廟 在昌邑山,祀漢昌邑中尉王吉。吉嘗諫,王不聽。後廢為海昏,因建祠祀焉。

千秋廟 在縣西四十里。水旱災瘟,所禱皆應。開塘廟 在縣西四十里藕峰。

長興廟 在縣西四十五里黃泥壟藕峰。李真人行祠 ,在岐山通真壇南三十五里。南臺廟 ,在縣南三十里受安鄉峽坪村。破岡廟 ,在縣南三十里,祀司儺之神。

熊老人廟 在縣川堂後。

居士廟 在雷家巷

靈昌大王廟 在隆道觀。

楊九廟 在南門內

競渡大王廟 :在南門外。

馮陳廟 在南門內

響山太子廟 在縣南十里。

來始廟 在東門外

聖母廟 在南門外

晏公廟 在東門外

西林廟 在縣南三十里。

太子廟 在縣東二里

楊寶舍人廟 在龍王廟上。

龍王廟 在西門外

六聖廟

三福堂 在縣東三里

湖陂壇 在縣南三十里。

郭坊壇 在縣南三十里。

尊勝塔 在尊勝寺前,晉時建。明萬曆年修,崇禎年災,知縣陳璲重修。

皇清康熙十二年,知縣李道泰再修。

《石塔 》在城內石塔巷。

水口塔 在皇甫橋鄒姓宗祠前。

安義縣

社稷壇 原在迎恩門外一里,壝制未備。明知縣熊价改創,北向。嘉靖二十四年,知縣李《恆敷》遷于本山大路之西,建立齋門,壇門如舊。後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