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114

此页尚未校对

身四百五丁,每丁徵銀不一,共徵銀九百九十一兩二錢。《訂正賦役全書》之後,清出人丁一百二十丁,增銀二十二兩七錢九分七釐六毫;又於康熙五十二年編審,新收人丁五十二丁,增銀九兩八錢七分八釐九毫;又奉不准紳衿優免及加增匠班改折物料時價,共銀四百五兩四錢八分二釐三毫三絲一微一纖。遇閏匠班加正腳銀二兩一錢九分二釐四毫。

《丁地》二則,共徵折色銀一萬八千五百一十五兩四錢七釐七毫七絲五忽六微五纖。遇閏加銀三百四十二兩六錢九分九釐九毫。實徵本色米一千一百六十六石二斗八升二勺四抄。《彭澤縣》:

原額現在官民田一千八百五十九頃二十三畝七分六釐。

地、一千五百八十九頃六十一畝七分一釐七毫;

山一百九十一頃五十七畝五釐;

塘九十二頃二十四畝四分八釐。每畝科徵不一,共編折色銀一萬六千七百九十一兩四錢三分六釐四毫三絲九忽六微七纖,實徵本色米一千二百一十一石八斗八合九勺六抄。現在人丁七千八百九十五丁,內紳衿優免本身三百九十八丁,每丁徵銀不一,共編銀一千一百七十兩六錢二分三毫。訂正《賦役全書》之後,清出人丁二百四十丁,增銀三十七兩六分一釐二毫。又於康熙五十二年編審,新收人丁九十四丁,增銀一十四兩五錢一分五釐七毫;又奉不准紳衿優免及加增匠班折色物料時價,共銀二百八十五兩八錢四分九釐四毫六絲八忽三微九纖。遇閏,匠班加正腳銀二兩六錢八釐二毫。

《丁地》二則,共徵折色銀一萬八千二百九十九兩四錢八分三釐一毫八忽六纖。遇閏加銀二百七十三兩二錢九分四釐二毫。實徵本色米一千二百一十一石八斗八合九勺六抄。

九江府風俗考     府縣志合載

本府

《舊志》,「土瘠民貧,山高氣清,習知武事。廬山自陶謝來,儒風綿綿,高人賢士,蟬聯不絕。人性堅貞,尚氣概,其君子知恥而少事干謁,其小人聽命而不通請求,俗固好爭而聽和則止。民雖守分而抗法亦多,輸納趨時。婚婣禮制,服用素樸,故舊相周恤,《詩》《書》闤闠,里社藹然。山林之民力鎡基川澤之民業網罟市廛之民」 居貿易,三時效勤,冬舉百務,婚重親迎,喪厭浮屠,祭知時舉,教就外傅,此雅俗之大都也。乃若險健刁訟,使氣恃勢,崇巫信禳,湎飲狎衺,間亦有之。俗少育女,寡偶多爭,博塞如流,踰垣挈篋,時見告於江湖之間。瑞昌、德安,錯壤柯陳,實藪逋逃。彭湖南界都昌,東扺東流,宿望為暴,尤多憎主,格捕鱘魚嘴,其淵叢也,故云。「德化樸」 ,瑞昌悍,德安訐。湖口野,彭澤靡。

德化縣

民俗簡靜,罕事浮靡,雖富家子弟,亦鮮綺羅。經營惟在本土,不習散四方。文儀言語類金陵而近實。冠禮行於士大夫家,婚姻不論財,娶則親迎。婦女惟事針紉,不解紡績,舉葬娛尸數日。近士大夫依《朱子家禮》,鄉民化之。鄉市耆民,四時有里社之飲。

《縣志》:地濱大江,民習於水,善操舟,雖暴風怒湍,弄輕艇如駛。漁於河澤,凡網罟汕之具,備極其巧。村尚鬼疾趨祈禱,市爭錐末。饌客以魚蔬為常品。自元亮、白宣以節義表於一時,遺俗化之,多遵孝友。持風概,樸茂不事浮靡。士甘蔾藿,絕請謁。農多植稷,菽麥諸種,僅佐食之。二三丈夫任性有謂,長於詼諧而短於局幹。殊未盡然。吉凶諸禮。相沿。不甚合於古。四時慶賞。亦有與他郡異者。

德安縣

舊志:民尚樸寔,崇興禮讓;士習詩書,民勤稼穡。王慎中詩:「百室山中邑,觀風見俗淳。」 僉憲陳端甫詩:「最喜民無訟,鄉村共力耕。」 《縣志》:治生惟務田作,而弗營商賈;服用專崇質樸,而不尚浮華。錢糧之催科難完,多由積弊;吏農之拘充不納,率屬積荒。

瑞昌縣

山險,俗訐,信巫好祀。士尚氣概,民先勇力,急功利,尚文儀。《洪上洪下》。之民健鬥殺人,不畏法律,然樸而易調。婦人事紡績,婚姻略與德安同。《湖口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