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4 (1700-1725).djvu/93

此页尚未校对

慈姥磯 在縣西。有石刻「界碑」 二字,下鑴云「潤州上元界。」 按:五代宣、潤分屬上元之界,不得踰當塗而南也。時秦彥據宣,張雄據上元,彥越廣陵趣畢師鐸,張雄破之江中,自立界碑於此。官山 在縣南二里許。縣治朝山形家平面,土星也。昔於其上增置尖銳物,士每獲雋。順治年間,諸生募貲築石塔如筆形,兩闈鵲起者接踵矣。

浮鳩磯 在縣東北三十里。老山脈出江中者,在三山上,今名龍王磯。有秋江,月映水,波不能混,惟中秋之夜為然。

敕山   。磯頭山  。迴龍磯。

靈山 按《通志》,「在縣西北四十里。」

公孫山 按《通志》:「在縣西北四十里,世傳公孫捷居有公孫橋。」

寶山   《唐家山  》《螃蟹磯》。

鵲江 在縣北境,遶出蕪湖。蓋自銅陵鵲頭山為鵲頭,至三山為鵲尾,故江曰「鵲江」 ,岸曰「鵲岸」 ,繁邑諸水皆注之。

荻港 ,在縣西南四十里。此水與赭圻城相屬,西對無為州,乃江流險要處。

魯明江 在縣東北六十里,與蕪湖縣分界。《明一統志》云:「魯明仲居此,故名。」

魯港河 一名「櫓港」 ,即入江處。按此地扼關市之吭,楚、蜀之材,蔽江而下,必泊於此,候工關分榷,然後解維。先是苦閉塞,致河漲水溢,眾圩俱潰。屢經禁諭,俱於雙港濱江停泊。明萬曆間復梗。時知府陳璧申飭前禁,驅歸原埠。近來視為故事,商簰梗塞如故。按出縣東關外至魯明江,水程六十里,陸程五十里。圩多山少,歲具畚鍤從事。寒沙烈日中,為河防計。不幸蛟流湧溢,陵谷易位,兩涯間不辨牛馬,民皆托命萑葦,依菱芡,鳧鷖魚蟹以自給,故俗為「金峨下鄉。」

黃滸港 :在縣西三十里春穀鄉。

新開溝 在縣南十里延載鄉。

高安港 在縣西北四十里《延載鄉》。或稱河。泥浦港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延載鄉》。以跨河為泥浦橋,或稱泥埠河。

橫山港 :在縣北三十里金峨下鄉。跨河為橫山橋,或稱「河。」

舊治河 在舊縣治西三百餘步。南唐保大中濬治。

穴子港 在縣北三十里金峨下鄉。跨河為穴子橋,港亦稱「河。」

三港口 即泥浦、穴子、橫山三港合流入江者。苧田港 在縣東五十里銅官鄉。

小淮水 ,在縣東五十里銅官鄉。

新開河 在縣東北三十里金峨下鄉三山磯下流。

上峨橋河 在縣南,跨河為上峨橋,白馬以東及坂長嶺,萬沖水合於此。下經隱玉山入苧田港及蒼龍洲。

蒼龍洲 在縣東五十里銅官鄉。

虎檻洲 在縣東三十五里,金峨下鄉。沈攸之、王休仁屯軍於此,破孫沖之於赭圻,即此。新生洲 ,在縣北四十里,夾江之西,一名楊家沙。

新生許家洲 在舊縣北五里。即新生洲。嘗有許仲源漁於此,故名。

鵲尾渚 ,即繁昌上口,《明一統志》云:「與池州府鵲頭山為匹。」

清流潭 在縣南二十五里十一、二都。

新溝潭 在縣北二十五里二十九都。

徐衝澗 在縣西三十五里。

磚石湖壩 在縣西二十五里七八都。

官莊湖 在縣西南三十里。即宋賜駙馬孫安世「脂澤」 田處。

太平府城池考    通志府志合載

本府。當塗縣附郭。

太平府城池 ,吳黃武間築。東晉太和七年,桓溫重建。南唐《保大》復高廣之,高三丈,周十五里。宋建炎中,知州郭偉改築新城,減舊三分之一,割姑溪於城外,為今制,周六里,高三丈,廣稱是。門六:東曰行春,正南曰南津,南左曰龍津,南右曰姑孰,西曰澄江,北曰清源。明崇禎間,巡按御史鄭崑貞甃以石,四隅設堞樓,增窩鋪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