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2 (1700-1725).djvu/87

此页尚未校对

矣;俄而復然,立建章矣;小星奕奕,焚咸陽矣;纍纍繭 栗,祖龍藏矣;其下千載,改更興壞,悲愁辛苦,循其上 矣。」臣又問曰:「古有封禪,今讀書者,云得其傳,云失其 傳,語言紛綸,於神何如也?」曰:「若知之乎?聞聖人」撫天 下,哀天下,既信於天下,則因山嶽而質於天,不敢多 物。若秦政漢徹,則率海內以奉祭祀,圖福其身,故廟 祠相望,壇墠迤邐,盛氣𦤀誇金玉,聚薪以燔,積灰如 封。天下怠矣,然猶歉歉不足。秦由是替,漢由是弱。明 天子得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廟堂之上,垂衣裳而已。 其《封禪》,存可也,亡可也。

《潼關賦》
張翌

「惟皇王之建國兮,分中外於上京。」憑山河以作固,閾 中外而騰聲。誠曰咽喉,吞八荒而則大。是稱巖險,控 萬國以來平。周有掌貨之節,禮無關門之征。巨防宵 扄,倚洪波而作鎮;重扉擊柝,連太華而為城。創中代 之新號,變函谷之舊名。柱史老聃,擁仙雲而西邁;終 軍童子,建使節而東行;文仲不仁,廢六關而興誚;王 元有說,封一丸而永清。若用備不虞,取諸《繫象》。作邦 畿之襟帶,杜姦宄之來往。長墉矗兮雲屯,層樓赫以 霞敞。登臨者有知其地雄,踰越者無漏於天網。亦有 孟嘗奔走,長宵未曙。何白馬之不談,學雞鳴而乃去。 逢尉臣之一失,或愚者之千慮。至如楚漢爭雄,沛公 先入。旗鼓照耀,兵戈翕習。南面則三傑齊驅,東井則 五星俱集,實靈命之所應,亦人謀而是及。王道廓而 已清,帝業巍乎乃立,窮四塞之艱阻,成百王之都邑。 故知建功定霸,期乎此關,武侯矜於固險,婁敬說於 河山,視前烈之軌躅,覽陳跡而躋攀,既登高而能賦, 希駟馬而言還。

《武關賦》
王啟

路入商山,中橫武關。呀重門於固護,屹峭壁以孱顏。 昔在危時,屯千夫而莫守;今當聖日,置一卒以常閑。 觀乎地勢爭雄,山形互對,西連蜀漢之險,北接崤函 之塞。鎖百二都,綿幾千載。世亂則阨限區宇,時清則 通流外內。當其六國連謀,關防日修,則斯地也,雲屯 貔武,雪耀戈矛。張儀出以行詐,懷王入而竟留。縱下 客之雞鳴,將開莫可;任公孫之馬白,欲度無由。及乎 塵起九州,波搖四海。秦鹿失而襟帶難保,漢龍興而 山河遽改。豈料遇衝之所,此日全平。未知擊柝之徒, 當時安在?所謂「以兵而備者,莫之能守;以道而居者, 莫得而踰。」千里之金城湯池,終為漢有;二世之土崩 魚爛,自是秦無。今則要害何虞。平隆已久,雖設險以 猶在,顧戒嚴而則不。蕭條古壘,豈臧文之廢來;寂寞 空扉,似楊僕之移後。蓋以文修武偃,國泰時雍。濬四 溟而作塹,廓八極以為墉。遂使鼙鼓無喧,一水之寒 聲決決;旌旗常卷,千載之暮色重重。嗟乎!昔為洪樞, 今成隙地。信無外以斯見,實善閑之攸致。儒有經其 所,感其事。乃曰:「今朝西去,豈無隨老氏之人;他日東 還,誰是識《終童》之吏?」

《阿房宮賦》
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 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 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迴,簷牙高啄,各抱地 勢,鉤心𩰚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 千萬落。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 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 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妃嬪媵嬙, 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絃,為秦宮人。 「明星熒熒,開粧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 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姘。縵 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 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 疊如山,一旦有不能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萬 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 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 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 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 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 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 炬,可憐焦土。」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逓二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 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 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西都賦》并表
李庾

臣伏見漢諸儒若班固張衡者,皆賦都邑,盛稱漢隆。當王道升平,火德丕赫,數子歌詠,發著後代。今自隋室遷都,而我宅焉,廣狹榮陋,與漢殊狀。言時則有六姓千齡之變,言地則非秦基周室之故,宜乎稱漢於彼,述我於此。臣幸生聖時,天下休樂,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