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9 (1700-1725).djvu/110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四十一卷目錄

 汾州府部彙考五

  汾州府古蹟考

 汾州府部藝文一

  狄武襄公碑銘       宋王珪

  潤濟侯廟記         周煒

  創建元都清虛觀記    元秦志安

  重修上鳳山希夷廟記     前人

  介女祠辨          陳斐

  南山靈泉寺始末記     高崇熙

  遊筆山記         趙國相

  新建汾州府記        馮琦

  增修城池記         張珩

  廣惠樓記         劉有誠

 汾州府部藝文二

  遊巖至迴鑾寺作      唐太宗

  送汾城王主簿       韋應物

  過介廟         宋張商英

  鶴鳴古洞          趙瞻

  文湖漁唱          前人

  郭林宗故宅         前人

  馬跑神泉          盧象

  謁狄武襄公祠       金王璹

  過孝義有感        明于謙

  題郭林宗墓         薛瑄

  過汾           李夢陽

  題冷泉寺          呂柟

  次平遙夜望        韓邦奇

職方典第三百四十一卷

汾州府部彙考五

汾州府古蹟考        府志

本府。汾陽縣附郭。

祝融城 在縣治之西。相傳祝融所築,今廢。茲氏縣 ,在城南十五里鞏村,有遺址。縣自秦置,漢高帝更封沂陽侯嬰為侯國。《史記》「夏侯嬰食邑茲氏」 ,是也。

西河縣 在城東十五里。《水經》載魏黃初二年《西河恭王司馬子盛碑》文云:「西河舊處山林,漢末擾攘,百姓失所。魏興更開疆宇,分割太原四縣,以為邦邑。」 其郡帶山側塞矣,似即故茲氏地,然又謂文湖處所,世謂西河在縣直東,有瀦城焉,則廢縣在此者,或是。

八門城 ,在城北十五里,一名「羅城。」 相傳為前趙劉淵遣喬嵩攻西河所築。城八門。

禁火臺 在城南一里。土人寒食祭介之推於此。

郭林宗舊宅 ,在東郭,相傳今天寧寺是遺址。文潞公舊宅 ,在孫治之南,相傳「淨心寺」 ,是其遺址。明嘉靖三年,改建察院。

偏城 ,在城西南五十里廣城村。後趙離石侯重築,以防西北諸侵軼者。其城占山阜,南臨古澗,有欹側狀,故名。

黃華亭 在府學二門外泮池西。貯《黃華老人行書詩石》。黃華老人姓王名庭筠,字子瑞,金大定十六年進士,官至翰林修撰。嘗買田林慮,讀書黃華山寺,因自號焉。其父王遵古為汾州觀察判官,以省覲至而書此石云。「史稱書法學米元章,端雅過之。」 按:老人生未期視書,識十七字,七歲學詩,十一歲賦全題尢。善山水墨竹鶴鳴古洞 在長春觀,初名西岩洞。處丘壑之間,穹窿窈窕,空而正中,相傳張真人羽化之所。每拍手洞中,則鶴聲應手而至,天清月明,更復嘹唳可聽,故名。

汾水行宮 在城東十五里。隋煬帝大業四年建以避暑。蓋據文湖之勝而為之,故名。

煙籠賢閣 在東郭之人美廂。昔魏文侯過段干木之廬,必式,後人欽之,為建此閣,名「式賢。」 望之若煙雲繚繞其上,故又名煙籠賢閣。明嘉靖庚子,罹回祿災,州人景仰未已,至今猶稱遺址為三賢街。

孝義縣

比干臺 在縣東二十里。世傳紂遣比干騶虞山築基避暑,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