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9 (1700-1725).djvu/105

此页尚未校对

清虛觀 在縣治東北

慈相寺 在縣東十五里冀郭村,古名聖俱寺。唐無名祖師自西極來,居麓臺山四十年,肅宗召至京,問答稱旨。上元初化,詔還故山。宋慶曆間,砌塔藏之,高三百尺,又名《麓臺鏡》。

丹陽觀 在縣西北八里李村。

上清觀 在縣西南十三里侯冀村,宋時建。集福寺 在縣下西門內。

顯慶寺 在縣南岳壁,舊名「永顯寺」 ,宋嘉祐八年,敕賜今額。「凝碧樓」 即在此處。

藏經殿 ,在縣治東北,內有《大藏》。

七「佛殿 」 ,「在《藏經殿》。」

百佛寺 在超山。宋嘉祐八年,敕賜額。元魏熙平年建,舊名「郭村寺。」

洪濟寺 在達蒲村。宋紹聖四年建。金大定四年,敕賜今名。

興隆寺 在縣南二十里清村。齊武平四年建,舊名「雙和寺」 ,宋嘉祐八年改今名。

石佛寺 在縣西北張村,唐宣宗元年建。金相寺 在縣西十里曹村,唐貞觀元年建。智覺寺 在縣西北張趙村,唐太和三年建。福智禪院 在縣西北二十里北郡里,唐太和七年建。

梵業寺 在縣南西泉村二十里,舊名「靜觀寺」 ,宋嘉祐八年,敕賜今名。

鐵佛寺 在縣東南十五里細遙村。齊武平二年建。

普恩寺 在縣東龐莊村。唐太宗七年建。金大定三年,敕賜今額。

聖壽院 在縣西北四十里寧固村。宋治平四年敕額。

惠日寺 在縣西南姚村五里。敕建。

法燈寺 在縣西南堡和村。

昭慶寺 ,在南門外,一名「南院。」 層臺高閣,可望南山。相生和尚創建,與玉皇閣、棲真菴俱為一方勝地。仙客騷人,以時觀遊。

隆福寺 在縣北南政村五里,元大德二年建。興國寺 ,在縣王莊鎮。金大定年重修。

羅山寺 在縣西南七同村十五里。元至正年重修。

西方寺 ,在縣東西郭村五里,金大定四年建「清涼寺 」 ,元至正二年建。

洪福寺 在劉莊里,元大德二年建。

妙法寺 在縣西南侯冀村十五里,唐時建。普音寺 ,在縣西南常村二十里,唐時建。冀壁寺 在縣西南冀壁村十三里,明景帝年建。

慈勝寺 元至正年重修。

隆興寺 ,「在縣西南道虎壁」 五里,元皇慶三年建。

青霄寺 :在縣東南坡底村三十里。唐建淨梵王太子母太子妃廟 在晉太子妃耶律夫人墓側。太子母即佛母,妃即佛妃也。清明日香火會賽。

太平崇聖宮 在縣下東門口。唐顯慶二年建,名「太平觀。」 宋元祐敕賜名「清虛觀。」 元初名太平興國觀,後賜今名。

柏仙觀 元皇慶二年建,在胡村中有古柏一枝,西向如老龍,以石柱擎之。一柱泰和元年,一柱嘉靖三十一年磨滅,不可識。

瑞雲觀 ,在閻良莊,舊名「虛白菴」 ,元賜今名「洞元觀 」 ,在達蒲村,敕建。

太上菴 ,在瑞雲觀左。

惠濟橋菴 在東門外橋東北高丘上。

棲真菴 在縣東北十里鋪內,祀真武大帝、昊天上帝。大殿層閣結構,閎敞壯麗,以擬太和諸宮。每歲三月三日,遠近朝禮,香火遍于城中。綠柳如織,青山四圍。信真仙之別館,塵世之丹丘也。

介休縣

空王寺 ,在縣南四十里,興國寺東,抱腹岩上。興國寺 ,在縣東南隅。唐貞觀中敕建。明永樂間晉恭王重修。

龍泉寺 在縣東五十里趙家窯村南寺子溝半山間。

淨土寺 在縣東五十里史村寨上。

太虛觀 在縣東南二十里石同村南村岡上。金大定五年創建。

三清觀 一在后土廟下,元至德二年創建。一在義棠鎮路東陵阜上。

長春觀 在城南縮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