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八岐山 ,即《魏書》之八士山。下如九疊屏風,上則八峰駢秀,如森戟排空。

《太平崓 》崓下峻上平,可二十畝。山半有泉一泓,自昔為避亂處。

蓮花山 上有神祠三閣一。

石門山 。山阿有寺,寺三面懸壁萬仞,壁上松檜虯屈不可勝計。石罅中有泉,細溜滴瀝,僅足寺僧之用。山勢如錦嶂環列,獨西面稍平,雖亭午不見日,向夕乃返照熒然,故稱「晚照」 ,為八景之一。邑中人士及遠方讀書者甚眾。或謂入夜忽光明四照,懸壁間,松檜掩映,丹黃碧堊,煜煜有光,以為此晚照所由名。又有人睡酣。寺僧促之醒。令觀晚照。晃昱如前。曰:「此照或一歲數見。或竟歲不一見。所謂向夕見日者非也。」 南崖有三元洞。

孟婆山 ,胊城西十五里為孟婆山,視群山獨高,螺峰如髻,中空曠,可容百餘人。疑即《府志》「孟坡山。」 《蜘蛛山》, 「圓秀孤起,四帶層巒,上有元天上帝宮。」

龍門崓 在蜘蛛山北。逢山 在縣西二十五里許,山麓有殷諸侯逢伯陵祠,故名。其山四面厓壁陡絕,唯一逕可通,上有泉出,巖竇甘潔。金末,避兵者多獲濟焉。巨洋水歷其陰,上又有石鼓,相傳鼓鳴則年凶。玉皇洞 由五井過煖水直南約十里。迤西青石崆峒,懸表天半。遊其下者,凌霄、掬日星,餐雲臥,迥出塵外。

陰德洞 在大峪

朝陽洞

子房洞

禪房洞 俱在「人和社。」

《英山河 》以此名社。

雙山河 、楊河 、牛河 ,以此名社。

大河 出蓮兒山,過流水莊,由破丘嵩山西麓,合九節之水,東北流為大河。南崖有石如龜,逆流而上。其水曲折而東北,過朱羊村南,兩崖如獅如象。又東北過廣堯,合鳳止水,入瀰水。鳳止水 ,冶水之西南十五里。水出三一山,鳴鳳泉流石澗中,水色湛冽,清明如空。逕米山老崖窟,會大石河,至廣堯村南入巨瀰。

湧日泉

天池寺泉

月明泉

鳴琴泉 在沂山北麓。石澗紆曲,水泠泠如鳴琴。石崖鑱「鳴琴」 二字,不知始自何代。

「甘露泉 」 ,在穆陵關後,普照寺門東。側出亂石中,下臨絕澗,前蔭疏松,甘冽特異。

飲馬泉

輝泉

蕙泉

安丘縣

西泉 ,在縣西南一十里。東北入于汶。

蒙陰縣

傅家砦山 :在城東南三十里。

天馬山 在城東三十五里。其形如天馬,故云。一名「馬頭崓山。」 重山 在城東四十里。闔縣水俱由此山下入于沂水。

雨曇山 :在城東三十五里。

楊家寨山 :在城東三十五里。己丑,土寇蜂起,武生王柱國率子廩生王運晟糾眾守禦,全活甚眾;一方賴之。

風門山 :在城東北五十五里。

長平山 :在城東北六十里。

貢璧山 在城東北七十里,一名「珍珠山。」 「類錦山 」 在城東北七十里,秋深紅葉,狀若錦屏,後有石人,如抱笏狀,遙與遼崓、石婦對峙。遼崓山 在城東北八十里,南岩下有石,如婦人珠冠抱子狀。

安平山 :在城東北八十里。

水仙崓山 :在城東北一百里。一柱孤撐,人莫能扳之。

蜂山 :在城北一百二十里。有蜂山社。

虎寨山 在城西南七里。大仙嶺, 在城東北九十里。著善河之源,出此嶺之下。

范協嶺 在城北一百五十里。相傳范蔚宗讀書于此,故名。

松仙嶺 :在城西北一百六十里。

水仙峪 ,在謝莊東五里許,水清瑩如鏡。仙女洞 ,在象家莊河南狼虎崖,石門堅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