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97

此页尚未校对

老隱處

三陽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即三郎山。明衡恭王葬此,更名「三陽。」 舊屬臨胊,今屬益都。

牛耳山 在縣城內西南隅,上埠隆起數尺,形如牛耳。

范公泉 在縣城西門外。宋范仲淹知青州,有惠政。洋溪側出醴泉,人以「范公」 目之。

于家河 在縣南。西為響水崖。每秋水時至,巨浪洪濤,聲聞數里。

濆泉 在七里河,一名「馬跑泉。」 此衝郡城大路口,迤西周圍有八景。邑人尚書陳經、知府楊應奎相與繪圖賦詩以紀之。

臨淄縣

澅水 ,出時水東,在縣西十八里,所謂澅中也。俗謂宿留水。以《孟子》「三宿出晝」 ,云水可引灌田,俗呼泥河。《孟子》作「晝」 ,當作晝水。

溫泉 縣南十五里牛山下,時出時涸。邑令楊公端本至,適大出,公有碑紀之,改曰「瑞泉。」 《博興縣》

麻大泊 即魚龍灣,俗名「官湖。」 在縣治西南,離城數里,當博興、高苑、新城三邑之間。周迴五十餘里,蒲葦叢生,乃烏河瀦水之澤也。由姚家口、王家口、許家口灌入泊內,以分水勢,防河隄水之患。而《小清河》又東經李建橋,漢湊水入焉。《壽光縣》

夾河 有二:「一發源于縣城西南十里河頭村,一發源于縣城西南十五里營里村,東西相距三四里許,至縣城西北十五里羅橋,遂合而北流入于清水泊。河傍時有村舍,綠楊被岸,葭菼蒲荷,鳧鷗啁唼。夏秋之際,小堪展眺。」

溫泉 在縣城西南隅外,其水旱不竭,寒不冰,以甓甃之,若井幹焉。規可三十尺,深六七尺,窮坎側注,碧色澄澈,取以瀹茗,清泠特異。其旁古木交陰,景實佳勝,惜無亭榭以資憑眺耳。《臨胊縣》

紅砂嶺

行山 在《紀山》之東北十里為行山,長亙如屏,東北有峰,突起如棋枰。

倉山 在堯山東北五里,為倉山,大小雙峰,中斷孤聳。

「寶瓶山 」 :雙山折而西北二十里,在盤羊店西,牛山 胊城南之東偏十五里為牛山,四望如鉅屏屹立。

《小山 》大山之西北七里。

九鳳山 :小山之南五里。

太平山 沂山之東南二十里為太平山,長亙數里,上下正方,如翠屏當天,即《水經》之大弁山也。

金轎山 :《大弁山》之東北三十里為金轎山;界臨胊、安丘之間。

「明月峰 」 沂山之西北四十里為明月峰、雙筆峰 。明月峰之北二十里為雙筆峰,尖秀並聳,雙插天際如筆穎。

天鹿峰 《雙筆峰》之中,為天鹿峰。

天馬峰 天鹿峰之東南,為天馬峰,形如馬鞍。每天欲雨,則天鹿峰、天馬峰、雙筆峰上有雲如冠,即雨。

九秀山 天鹿之北十里為「九秀山。」

龍頭山 《九秀山》之東為龍頭山。

《虎眠山 九秀山》之西為虎眠山,山如虎橫眠而東迤

月明崖 黃山之東,折而西二十里為月明峰。小百丈崖 在宋莊社,其東數里懸崖壁立,名「小百丈崖」 ,與月明崖相對,亦有洞,相傳白龍、風火二洞相通。

《三一山 》米山之西十里為三一山。其東峰俗名「回頭崓」 ,北峰俗名「香爐頂」 ,南峰俗名「揚州崓」 ,西峰俗名「望佛頂。」 三山西合而東分,可十餘里。北麓有鍾乳洞,俗名「仙人洞」 ,中有石柱石床,玲瓏如冰,淋漓欲滴。燈檠丹竈,皆乳石天成。又有石虎洞。

豬鼻山 《三一》山之東北五里為豬鼻山。山形如彘,引其鼻上有石洞,俗名「硃砂洞。」

禪堂崓 《三一》。山之東南三十里為禪堂崓,崓南三里為單崓。兩崓皆崖石陡絕,可避亂。然單崓雖峭絕,上無泉水,禪堂崓奇峭,不能如單崓。崖半有泉,可足數十人之用。又崓下有泉,自白龍洞中出,匯為河,水冽味甘。

《書堂崓 》李衛公讀書堂,今以名社。香爐山 八岐山之西里許,仰天東望,呼為「香爐山。」 釣魚臺南望,呼為「閣老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