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9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張暹山 ,在州東北一百里。

雲孔山 在州北一百五十里。山有孔隱隱而下,可容數十人,內出雲氣。產山乳,脆美可餐。擂鼓山 在州北一百三十里。

五山 在箕山社,五峰並峙,如筆架狀。山之陽有修真觀,古木陰森,碑刻尚存。

望海山 ,在州南一百里。

護石崖 在州西北一百五十里。其崖虛空,每遇大水泛溢,則出羊肚石。管石《上水石》,玲瓏異狀,人多取之。

焦原山 ,在州南四十里。《記》云:「莒有焦原,臨百仞之溪,人莫敢近,莒之勇士登焉。」

鬐山 在州南六十里,以形名山麓。登陟之徑有里餘步聲鏗訇,似行板築之。上巔有二,并隔咫而鑿,一甘一鹵。東有馬口石。西為揚廣峽,宋儒楊光輔讀書址即此。俗誤以揚光峽為揚廣峽。山徑東起,一山與鬐並,曰几山,一名馳山。北曰寨山。又有曰梁山。巽而雙峙者,曰楊家山。自鬐東南,蒼翠萬狀,而最奇在集盧山。山有峰,曰壁立,又曰蓮花,有寺曰明額有大樹,唐時物。又東南為扁山,為望海山,去州百里,皆鬐之嶧也。箕屋山 ,按《水經》,濰水出瑯琊箕縣者,即此。絡山 在州西北四十里。按《州志》,絡山,州主山也。自小泰山穆陵而南,經莒境,曰起山,曰絡山。又南即障流、浮來諸山,按絡後峰臨河,壁立蒼翠,南北兩峰並峙。北峰下有三教堂,殘碑尚存,上鐫為葛仙翁與舉人苗頭讀書處。山巔有泉,冽甚,相傳原有二泉,山畔有單姓者塞其一,綠草如茵,樵牧絡繹不絕。

七寶山 在州北一百里。出金、銀、銅、鐵、鉛、錫土金銀非此土不液,故曰七寶。南十五里有古石港,銀洞在焉。居民往年曾開之,矛戈𩰚鬩,得雄者採,因此致富。又南有張暹山。又東曰漢汪山。沐河 在州治東三里。其水發源自沂山,經沂水縣界,至州南流轉西南,入沂州境。《周禮職方氏》青州,其浸沂水。即此。

濰水 在州治西北百里。源出箕屋山,東北達密州。

鶴水 在州治南三十里。按《州志》,「鶴水南二十里」 ,發源日照縣界,未詳。過九里泊,西南去,經王彪諸山水入焉。又西南至西鶴水,地名蠻莊水南來入焉。北轉經葛湖東公婆山下,西流小嶺集北南來石井水入焉,西入沭。

呂清水 在州治西八里。發源於絡山五橫橋,過西湖會黃華水,回流東南合沭水。

黃華水 在州西五里。發源檀特山,合絡山諸水,瀦為莒之西湖者。今下流稱「灞水」 ,灞西南流,又轉東南入沭。

袁公水 在州治東北五十里。發源青山,流於西南,入於沭水。

潯水 在州治東南六十里。發源馬鬐山,流於西南,入於沭水。

孝源泉 在州治北一百里。唐孝子孫既廬母墓,有醴泉湧於墓側,因名。天大旱,惟泉不竭。貞元間立碑泉右。至元間,耆老李信禱雨,有雙鯉出,是夕大雨。

陵陽湖 東十五里

葛湖 南十五里

西湖 西二里,于欽所謂「合黃華、呂清之水瀦而為湖」 者。有大湖,有小湖,皆在西湖中,相傳建國時遊翫之地。

土山湖 西四十里

天井汪 東北四十五里。環圍皆山,袁公水自巽地來,匯聚成淵,盈科北流,又轉而南,風景極佳。

酒醋汪 蓮花、汪 漢、汪 《九里泊》

滿塘,泊 潦。泊 灰子,泊 龍泉溝。

于里溝 。葛溝 。頭溝 。黃華溝。

「磨石溝 。」 「士溝 。」 「《車輞》溝 。」 「亭溝。」

棠棣溝 鴻溝 以上俱見《州志》。

沂水縣

織女山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中有石洞,深遠莫測,人傳聞有織杼聲。

雕崖山 在縣西北一百九十里,連絡蒙陰縣界。其山巖壑聳秀,如雕斲之狀,沂水出焉。白馬崖山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最高崖間有石馬,旁有石人,若天造成。

盧山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蒙山少北。其山蔥蒨委長,望之如黛,峰巒明秀,略與蒙山等。連綿山 爆山 ,山有二峰,相去一里,雙巒齊秀,員峙若一。沂水經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