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9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百六十一卷目錄

 青州府部彙考三

  青州府山川考下

職方典第二百六十一卷

青州府部彙考三

青州府山川考下       府志

蒙陰縣

蒙陰山 :在城南八里,一名「仙洞山。」

龜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山形似龜,孔子《龜山操》:「予欲望魯兮,龜山蔽之」 ,即此。山下有顓臾城,有玉虛宮,唐仙人賈翁所建,今廢。

蒙山 在東山下有陽口村,有玉皇廟,相傳老萊子故宅,今失其址。山延袤八十餘里,《禹貢》「蒙羽其藝。」 山頂產雲芝茶,遠近珍之。

方山 在城北八里,即縣之主山也。

三山 有二:一在城東南三里,一在城西南三里,每山有三嶷,因名。一名「筆架山。」

飛娥山 在城北八里,俗呼「鳳凰山。」

具山 ,距城東北十五里,即《春秋》「具敖」 ,犯諱之具也。

敖山 ,在城西北三十五里堂阜社,《春秋傳》:「先君獻武廢二山」 ,《國語》:「晉范獻子問具敖」 ,即此。本縣八景之一曰敖山、《筆卓》。

九女山 :在城東南十里。上有九女祠。

寶山 在城東八里

綿山 在城東十里

荊山 在城南十五里城子社,舊志作「金」 ,訛。九仙山 ,在城南三十五里,與蒙山連麓。世傳昔有九仙羽化于此,因名。

雙山 :在城西南三十五里。

浮來山 在城西北三十里。《春秋》隱公八年,「公及莒人盟于浮來」 ,即此。

巨圍山 ,在復安社。後魏酈道元《水經注》云:「巨圍水源出蒙陰縣巨司山」 ,即此。

紅山 在太平社,山下有紅溝,出丹砂。

五女山 此西五女山也,在保安社。《水經注》謂「桑泉源出此。」

堯山 :在城東三十里。

覆釜山 :在城東南三十里。

陡山 :在城東南四十里。

洪山 :在城東五十里。

黃墩山 :在城東三十五里。

檀山 :距城東四十里。

長山 :在城東北四十里。

掛榜山

五女山 在中山社,此東五女山也。

中山 ,在城東北五十五里。本縣八景之一,曰《中山晚照》。

滄福山 在城東北六十里,西經萊蕪,接泰山。「安平山 」 在城東北八十里。

黃孤山 在城東北八十里石門西。《水經注》云:「小沂水之源出此。」

書案山

云云山 在城東北三十里。李奇曰:「云云在梁父東。」 晉灼曰:「云云在蒙陰縣東北,下有云云亭也。」 《管子》:「封泰山,禪云云。」 即此。

昔賢山 ,在城東北五十里。下有昔賢谷,齊相晏嬰祖居之地也。

孝山堂 在城東北八十里。漢郭巨葬母于此。乾山 在城東北九十里,山陽為郭巨墓。大崓山 、盧崓山 在城東北一百二十里,山下有金盧縣城,即漢之故盧縣也。

鹿嶺山 ,在盧崓山北。《水經注》云:「盧川水之源出此。」

兩縣山 :城北六十里,一名龍亭洞。東南隸蒙陰,西北隸新泰,故名。山頂有銀礦一區,舊蒙、新兩縣土民同守。

臨樂山 ,在城北一百三十里。狗跑泉出其下。《齊乘》以為沂水之源出此。

歷山 ,在城北一百一十里。上有舜皇廟,今有歷山社。

艾山 在城北一百三十里。《水經》云:「沂水出泰安」 ,蓋艾山東南二十餘里狗泉山是也。《齊乘》亦因《寰宇記》而誤。《春秋》魯隱公六年,「夏五月,公會齊侯盟于艾」 ,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