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山縣縣城址半存山東三里,名掛衣山。山北有梳洗河,山西有高塚,上有石名「雷鼓石。」 城址在山西七里。

磨石嶺 :在縣治西南五十里。石可作礪。蝎子埠 ,俱薛村社。

高羅埠

臥牛墩 俱車村社

龍虎埠 高相社

荊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以山多生荊,故名。巔有鳳凰石,古有鳳凰棲石上。西為玉泉、太平山。苔山 按《府志》:在縣治西南五十里,一名莽山,介于諸莒之間。

錫山 按《府志》:在縣治西北四十里,故姑幕公冶山 為錫山,東南麓有公冶子長祠墓,故名。

張靳山 :在縣治西三十里。

漢王山 :在縣治北四十里。

《柰二山 》、「盧河社。」

龍山 :在縣治東北四十里。上有白龍寺,兩隅各有龍池。

巴山 :在縣治東北五十里。

海 見《郡志》所謂「南海」 也。

濰水 出箕屋山。《水經》云:「出瑯琊箕縣」 ,即箕屋山也。《淮南子》云:「覆舟山在莒州北百里。東北逕諸城而東,浯水入焉。又北逕龍且冢,淮陰囊沙處。又北過高密,至于安丘,合汶水,北至于昌邑,入于海。」 《禹貢》「濰、淄其道」 是也。

析泉水 出縣西南三十里,又作「析泉。」 諸莒之界。分流山西漢有析泉縣。侯國水出析泉縣北松山,東南流,逕縣東,又東南徑中固山,至箕縣,北流入于濰。析泉、分流山,皆在馬耳山之西。小水河 出縣治西南六十里分流山陰,正北流二十五里,東北流六里,入白斂河。

白斂河 出馬耳山西南鐵鼓山陰,東北流,逕牛心塚東,繞五里,徑許孟北,入涓水。

涓水 出馬耳山陰《石梁空》,北流,逕上莊大祝山,過許孟集,東北逕婁鄉城東,又逕高相村前,析東北流,逕王忌村、齊吉村入濰。

許孟河 ,涓水自馬耳山發源,北流逕許孟集二十五里,為許孟河。

高相河 、許孟河北流逕高相村十五里,為高相河。

王忌河 ,《高相河》北流逕王忌村六里,為王忌河。

齊吉河 、王忌河北流逕齊吉村七里為齊吉河,又一里入于濰。一河隨地異名,總為涓水。黑龍溝水 出常山西北麓,五里北流溝勢屈曲,其水或流或匯,不成通派,匯處多生芰荷鳧芡及蒲草。夏月雨大,則納諸溪塍之水,北流十五里入濰,其名「黑龍」 ,以溝土多黑色。

泆淇河 在縣西一里。北流五里入濰,乃朱、盤兩河、注、輔三河合流入濰。下稍雖內有常山、雩泉小水,然旁入枝流微細,不足為有無。

朱盤河 出馬耳山東八里吳太尉墓東北寨山之陰有泉,北流三里,有小河東南來注之,同西北流,逕常山,西南,北流逕莎溝、石泉社、壽塔寺西,東折復北流四里至朱輞,正北流七里逕朱盤村,始名朱盤河。

「兩河 」 ,出常山東,地名「未井子」 ,西北流,逕馬家莊十里,入朱盤河。

注。輔河 出縣南五十里柳樹店泉水北流至轉頭山,北折而西流,至青山墩,逕柳林店南四里,名柳林河。又西北流五里逕注輔店南,名注輔河。又西北流七里,與朱盤河合流,為泆淇河。墨水河 ,出縣治外東南一里古城北溝及兩崖間,眾泉水迸出,合而西北流,逕東北關門外,北流僅足濫觴,稍旱即涸。河雖小有名,稱其名「墨」 者,于義未詳。

山丹河 ,出縣治東五里東黃畽東坡泉水北流數十步,折而西流,逕公孫大路北,又西遶黃埠嶺,東北逕范家莊後,正北流二里至下泊,水滲地中,不能達于濰。

合河 在縣治東十五里,俗名「合河頭。」 有二源,東源出盧山之陰,西北流;西源出烽火山之陰,東北流,分流約五里,逕曹陣村,合而為一,以此名「合河。」

盧水河 出縣治東南二十五里橫縣故山,世謂之盧山也。西北流,逕昌縣故城,即今縣北昌城也。東北流齊地。又東北流,逕東武縣故城東,而西北流入濰《地里志》曰:「久台水出東南,逕東武入濰者也。」 盧水,一名久台水。台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