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87

此页尚未校对

平岡山

鼓山 山迤東

卓山 山迤西

髻山 山迤西南

大青門山

小青門山 :山迤北,二山相隔五里。

大枯山 在東

小枯山 在西

兔耐山

鼓山 在東北

高山

芍藥山 山東北

筐垛山 山正北

石樓山 山東南

南黃山

北黃山 山迤北

公母山

赦山 黃山迤北

雲母山 ,在赦山東二里。山皆巨石,婆娑萬狀,相傳中有「雲母石。」

駝山 山迤西

九仙山 在縣治西南八十里。俗傳蘇氏兄弟九人於茲山誤餐異人哇食,皆昇仙去。今山上有昇仙橋,故名。又以山巔多奇峰,而九峰尢奇聳,摩空麗雲,或以此名。然山峰無九,止于六峰耳。

薄落谷 ,在黃草關南二十里。

鳳凰嶺

《萬歲峰 》山北孤高超出群峰。

望海峰 山東南與觀音峰對峙,登之可望東海。兩峰之間,宛然如門,俗呼為「南天門。」

舍身峰 上鑿二石室,各置石佛像于內《八垛峰》。

觀音峰 按《府志》:「山西南石壁峭立,有鑿龕以居觀音像。嘉靖戊午春,山中人忽稱龕內觀音顯靈有驗,遠近喧傳,進香者日可千人,佛號之聲聞數十里。」

《桃林洞 》,極幽邃,不可測,洞口多山桃。

石窖 石倉 按《府志》,皆因石坎鑿成者。天井 山西北,四面皆山,中有碧潭,與東海相通,久旱將雨。及久雨將晴,井中先有聲如雷,亢旱,拋石擊井則雨。

《山泉 》在山上西南,極清冽。

公婆峰  、丫角峰  、葫蘆峰  、獅象峰、鷹窩峰  、虎巖峰  、鴿崖峰  、覆鐘峰、試劍峰  、支鍋峰  、太石峰  ,共十一峰,俱極秀麗。

十八盤 石,徑如盤者十有八也。蘇東坡詩「九仙今已壓京東」 ,又謂「九仙在東武,奇秀不減鴈蕩」 ,是也。

五垛山 :九仙山東五里。在縣治西南八十五里。

龜峰 、帽峰 、馬樁峰 、鷹嘴峰 、立劍峰,五峰排列如城垛,睨視之,如排戈列戟,森然可畏。迤東舊有佛寺,寺後有石洞,頗宏敞。僧人于中塑孔子、老聃、彌勒佛,扁曰「三教堂。」 今人于此建西雲堂寺,極其莊嚴。又有夜叉、風門、香爐、燭臺、老槊共五岩,幽奇可愛,與九仙相伯仲。亦有十八盤。

五垛峰 在十八盤最高處,與望海峰競秀。萬曆中,改為「五蓮山」 ,敕建藏經閣于此。

團爐山

寨山 山西南,絕巔,有阜四圍盤亙二十里。會稽山 ,昔越王葬此,號稱「小會稽。」

攔住山

金山

斗山

分流山 按《府志》:「在縣治西南六十里,漢武帝種金杏于此。」

風門山 在松垛山迤西。二山中闢如門,風至則有聲。

羅捲山

高山

團山

黑石山

孤峰嶺

《龜峰 》:其形肖龜。

石屋山 在縣治西南三十二里。山下有桃花洞,其東北二里濰河南岸即古魯諸邑。

昆山 在縣治西南六十里。山形甚高,不大,上有《靈山寺碑記》。唐太宗八年重修。漢于此置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