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85

此页尚未校对

或吐雲氣。仰瞰飛瀑,洞壁清響,暑月泠泠,灑人牛沐山 ,在縣西南七十里,上有古寺。其西一小山曰「龜山」 ,形象龜飲河。

太平山 在縣西南八十里,上有長城嶺,其左右連絡者,曰金鞍山,一名「金犒」 ,曰「摘藥山」 ,曰「望海山」 ,雞鳴時東望海日,波若浮金。曰「鳳凰山,曰鶯嘴山」 ,崖中有洞,谽谺相對,曰「擂鼓山。」 擂鼓山與峿山連麓,大抵西南諸山皆絡繹不絕,直接穆陵關與小泰山。山上多石砦,石城可以避亂。蒿里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上有廟祠。

受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其西北有泉一泓,俗呼為「海眼」 ;旁別有泉一、二,狀若噴珠,俱下流入于浯河。

神山 ,在縣西南五十里。

𡸷山 在縣西南六十里。書院山 、燈臺山 在縣西南八十里。上多竹木,兩山相峙,一山蟠曲,南向曰「書院」 ,一山孤峭,北向曰「燈臺。」 上有「公冶長書院」 ,故名。

柴埠 在縣西四十里,俗呼為赤埠。按《水經注》:「汶水自郚城東北逕柴埠山,埠西南有管寧墓,山之東有邴原塚,各有碑誌存焉。」 今碑誌雖不可考,而汶實出赤埠之北。埠側多古塚,與《水經》皆合。

雨羅山 在縣西六十里。嶄巖秀出,雲氣羅布,則雨候也。

望高山 ,在縣西北二十里。

擔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兩山並立,如人卸擔然。

峽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濰水夾流。

岝山 在縣東北五十五里。濰、汶合流之處。汶水 在城北三里,又東北入于濰,在今昌邑。《漢書》云:「東泰山,汶水所出,東至安丘入濰。」 土人云:「水出沂山百丈崖,循山東麓北折入安丘。」 逕南峿山。

浯水 在城東四十里。《說文》云:「水出瑯琊靈門壺山,東北入濰。」 靈門,今莒州北徼與安丘接壤之處。《漢書》云:「靈門有高柘山,俗呼為高望山。壺山,浯水所出,東北入濰。」

小浯河 在景芝,源出楊埠西南三十里,東流逕景芝西,又東北入于濰。

淇河 :在西南六十里𡸷山之麓。東北流入于浯。

紅河 在縣西六十里。源出朱音臨胊縣境,東流五十里入于汶。

靈河 在牟山西十里,一名「凌子河。」 源出峰山,北流逕白雲山,在灰墟。又北逕牟山西,又北入于汶。

金溝河 「溝」 一作「鉤」 ,在牟山西麓,源出南營,又東北逕故城北,又北入于汶。

龍灣河 在縣南二十五里。水多涸。

五里河 縣東許。源出平地,自縣南遶東而北流,至王封,在縣東北十餘里,入于汶。

濰水 在東五十里。《尚書》所謂「濰、淄其道」 者也。俗謂之淮。桑欽云:「出瑯琊箕縣。」 酈道元云:「發源濰山。」 許慎、呂忱云:「出箕屋山。」 《淮南子》云:「覆舟山。」 蓋廣異名也。《一統志》云:「出莒箕屋山。東北逕密州。」 密州即今諸城。

雹泉 ,在西南四十里。自石函中迸出,顆顆如聯珠,如雨雹,泉匯為池。池中有草,冬夏常青。又流出成河,東南入于浯池。上有膏潤王廟。俗傳其神主冰雹,故祀之。

沸泉 在灰墟里中。泉出如沸,北流入于靈河。溫泉 在西南七十里,浴泉也。北流入于汶。清泉 ,在縣西七十里。水自地中湧出,澄清不濁。

石泉 在縣南十里

甘泉 在東南二十五里。瀸然甘潔,導之可以灌園,亦名「南泉。」

馬踏泉 在東北三十里。形象馬踏,又名「馬家泉。」

林泉 在西南三十里

東泉 ,在縣十餘里聖水山西。

西泉 ,在縣西南一十里。東北入于汶。

龍池 在印臺下。又東三十里曰蓮池。又東北三十里曰呂家池。在擔山前,水最甘冽。

龍灣 在縣北汶水側。舊為民間桑田。隆慶三年大水後,遂瀦為灣。周廣數里,泓深叵測,隆冬不冰焉。

諸城縣

烽火山 在縣治東南二十里。西自岱歷沂,磅礡而來,盤踞于此,為縣主山。山之陽,亙古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