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84

此页尚未校对

更名三陽

瀰水 即府城東。瀰河在縣東北,覆釜委粟山,北過府城。

石溝水 ,出逢山東北石澗中,《水經》名「北洋」 ,蓋因巨洋在南也。

汶水 ,《水經》云:「出朱虛縣小泰山,東北流,逕安丘城西,入於濰顏。」

丹河 、白狼河 二水,皆源出丹山。

紀水 出紀山,入白狼河,逕昌樂小王莊,西北入海。

「合水 」 ,出牛山,二股西流至朱虛東合為一,出朱封口,入瀰河。

冶泉 在冶源。《齊乘》云:「昔歐冶子鑄劍之地。山奇水清,旁無人煙,叢筠古木,氣象幽絕。」 水逕玉泉寺而東,匯為大小二龍灣。又東里餘,折而北,入瀰河。

釜泉 ,在縣南一百里。出本社平地,以其四時常溫,故名。

《玉泉 》,在縣南九十里,出本社。

龍灣 在大峪社,泉歷層石,如水簾然,俗云「有龍潛其下。」 蔣峪社東北亦有龍灣,深不可測,溢入汶河。

「石泉 」 ,出石門寺石罅間,涓涓不竭,足供僧汲。「黃龍溝 」 ,出三溝澗,至田村,水始大,逕縣南,入巨瀰

龍泉河 ,出寺泊社平地,至孤唐水流地上,河身反高如乳,腫流繞城南入瀰水,不溢不擴,俗呼「銅幇鐵底。」 錦龍河、竹子溝 ,出牛山,東北張石溝,合蔣家河、七賢水,至西南合為一,東北逕朱位、朱封口,入巨瀰。洪山溝 ,在縣東南三十里。

「釣魚臺 」 在辛莊社。兩崖巨石相距如石梁,中寬五尺,青石為底,水清石平,魚遊其底,歷歷可見,一佳境也。

八角井 在嘉祐寺山門外。上甃石,下鑿石,各深丈有尋。嘗以歲旱水竭,寺僧明德者腰緪而下,因得其淺深。但此井上圓下方,故今呼八角天井 。在本社道傍南崖下。土人云:「出天成」 ,故名天井。

仰天井 ,在本山文殊寺佛殿前。甃石作方井,徑可七、八尺許。寺僧云:「井泉與山後水簾洞相通,常試以糠投井,少頃自洞中流出也。」

「大河 」 發源沂水縣界,經嵩山西麓,東北流入瀰河。

小河 出中莊社平地,北流入瀰河,居民倚以陶埴。

「瀑布」 水 出沂山絕頂,東行山巔五七里許,懸流瀉為瀑布,入石澗。

巨洋水 出沂山西麓九山社,經界首、冶源諸社,入益都界,是沂山所出水之北派也。乃若沂山南麓水母廟所出水,是名沭水,西南麓松仙嶺所出水,是名沂水。《周禮職方》所謂「其浸沂、沭」 是也。是沂山所出水之南派也。二水非臨胊境內,而皆出沂山,故得附載。

安丘縣

聖水山 在縣東十八里。舊傳山上石池,冬夏不涸,旱禱輒應,今涸矣。山左一石,狀如伏雞,旁小石數十如雞卵,土人謂之「石雞」 ,或以占歲。蓋公山 在縣東四十里,枕濰、浯之交,嶔岑秀麗。西漢蓋公常棲隱於此,故名。今其上有塚祠在焉。

三山 ,在縣南十五里。一曰「三山埠」 ,歲有二市,牛馬貨物輻輳。

礪埠 ,在縣東五十里。上有漢司農鄭元塚。濰水逕塚之左,北流入昌邑。

牟山 ,在縣西南十五里。或曰即「《春秋》根牟」 ,非也。隋于此置牟山縣,今猶城址陂陀。

紅桃山 在牟山之西,又曰「洪陀」 ,產紅土石。山之東一二小㟝嶁,曰「小山。」 劉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高百十丈,峰巒九出,有桃源洞,洞內有石床,上多古寺井泉,旱禱之處,碑字泐滅。旁西一山曰孤山。東一山曰土山。峰山 在縣西南五十里,上有仙姑洞。峰山東北曰有子山,有子山。東北曰白雲山,亦有洞,名黃花洞。

峿山 在縣西南六十里,一名巨平山。四面險絕,上寬平可數百畝,有古城遺址。中有池,池中水下瀑翠微間。其東北懸崖聳出,可容數人登望,土人呼曰「仙女望。」 《爾雅》:凡山崖懸出可憑而眺焉者曰望。上有小石泉一窩,水極清冽,滿時僅可一盂,盂了復滿,滿復不溢。出泉旁石竇,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