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謂之「其水。」 袁宏謂之「巨昧。」 王詔以為「巨篾。」 或曰《胊瀰》,或曰「巨沫」 ,實一水也,今謂之「瀰河。」

康浪水 ,酈道元云:「康浪出劇縣西南,即今香山南豬王河。」

響水崖 在城南于家河西。每秋水時至,巨浪洪濤,聲聞數里。

石井 在雲門山陰,俗呼「龍潭。」

芹泉 在縣西南五十里。中多芹菜,故名。元懷遠大將軍王英居其側。

珍珠泉 在顏神鎮,舊名「二女泉。」 正德間,同知成《周易》今名。又雲:山西寇家河有泉亦名珍珠,深一丈,方三尺餘。春止涓滴,秋水湧出成河,入石子澗。

白雲泉 在顏神廟右百步許河水中噴湧突起如雲,舊名「打鬨泉」 ,邑人李時颺易今名《臨淄縣》。

牛山 在城南十里,即《孟子》所謂「郊於大國」 者。北麓有鮑叔牙、管仲墓。齊景公登牛山,顧其國而流涕曰:「美哉國乎!」 即此。

鸑鷲峴 ,在城南十里。下帶長澗,東北流經牛山,號曰「牛頭水。」 今失其處。

峱山 ,在城東南十五里,《齊風》「遭我乎峱之間兮」 ,即此。

南郊山 在城東南十里。按《通志》,南郊山下有天齊淵。

菟頭山 在城東南二十里。一名「鼎足山。」 女水出焉。上有齊桓公墓。唐貞觀中,詔致祭,禁民樵採。

稷山 ,在城西南十五里。《齊記補遺》云:「上有后稷祠,故名。」 齊城有稷門,亦取諸此。

杜山 在城西南二十里。《水經注》云:特水屈而西南有杜山,齊桓公獵處,上有白龍灣神祠。宋政和間,賜額「顯貺靈祠。」

愚公山 在城西二十里。山峪名愚公,有祠。按《韓非子》:齊桓公逐鹿入谷間,問一老父:「此何以名?」 曰:「名愚公谷。」 公曰:「何為愚公?」 對曰:「臣故畜牸生犢,賣犢而買駒。」 少年曰:「牛不能生馬。」 遂持駒去。旁鄰聞之,以臣為愚,故名此谷。後人因廟祀公。宋元豐間,禱雨有應,封隱利侯。

商山 在城西北九十里。一曰鐵山。崔淡《述征賦》云:「涉淄水,過相都,登鐵山,望齊、密」 ,即此山也。時水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一名耏,《左傳》「齊晉盟於耏」 是也。其源淺,旱則涸,故又名乾時,《左傳》「公與齊侯戰於乾時」 是也。其色黑,故俗名烏河。杜預注:「時水在樂安縣界。」 蓋不究其源矣。系水 在縣西齊古城外,與澠水同發源於申池,北流曰「澠水」 ,西流曰「系水」 ,旁城北流,逕陽門西水次有故封處,即齊之稷下也。

澠水 在縣西齊古城外,即系水之支流,《左傳》謂「有酒如澠」 ,魯仲連謂「田單黃金橫帶,而跨乎淄、澠之間」 ,《淮南子》謂「易牙嘗淄、澠而別之」 者,即此。北流入時水。

女水 ,源出縣南鼎足山,又名菟頭山,上有齊桓公與其女之塚,水出女塚之側。按《水經注》謂水導川東北流,甚有神焉。化隆則水生,政薄則津竭。南燕建平六年,水忽暴絕,元明惡之,寢病而亡。太上四年又竭。慕容超惡之,燕祚亦淪。康浪水 ,源出縣西十里平地,北流與系水合。甯戚歌「康浪之水白石粲」 ,即此。

天齊淵 在縣東南八里。《漢志》曰:齊所以為齊者,以其有天齊淵也。泰祀八神,一曰天王祠。天齊五泉並出,西南入淄水,廣半畝,土人呼曰龍池。淵中浮出瓦有「天齊」 字。魏永平中出木齊,天保中又出木四,皆五采,類松柏而香。構亭水上,臨淄上已祓禊於此。有神祠,有休應之廟。龍池 為臨淄一景,曰龍池秋月。

申池 在縣城西。齊古城南偏西門,齊懿公所遊。左思《齊都賦》注:「申池,齊藪也。」

博興縣。無《山》。

小清河 詳見《高苑水條》。舊河經城北東流入海,古跡仍存。金皇統九年,高苑令高通改流南逕本縣八里灣頭通濟橋,西合烏河,東流入樂安界。

烏河 經縣通濟橋西合小清河東流,亦謂之耏。《春秋襄公三年》,「齊、晉盟於耏」 是也。以其色黑,又謂之黑水,土人因名烏河。

絲水 在縣西

《澠水 》即「漢湊水。」

高苑縣

商山 :在城東南九十里,前有龍盤川,後有鐵牛峰,金山祠居其左,蓮花洞居其右,絕項有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