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79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百六十卷目錄

 青州府部彙考二

  青州府山川考上

職方典第二百六十卷

青州府部彙考二

青州府山川考上       府志

本府。益都縣附郭。

雲門山 在府南五里。《水經注》云:「山窟洞開,望若門焉。」 《齊乘》云:「山上方號大雲,頂有通穴,可容百人,遠望如懸鏡,噏欱清風,吞吐雲氣,雖炎熇入之,毛骨淅洒,凜在冰壺玉井。」 山陰石井名龍潭,水旱不加盈涸,有亭曰「聳翠。」 嘉靖乙丑,知府四明杜思建。

劈山 在雲門山東南。山峰分裂如劈,故名。又名「八仙臺。」

駝山 在雲門山西。山形似駝,三山聯翠,障城如畫。上有潭,名「龍湫。」

鳳凰嶺 在雲門山左,山勢蹁蹮,若飛鳳花。林畽 在雲門山麓,地多柿,秋深霜葉蔓衍平鋪,登山遠望,如錦青州一佳勝景也。

雲臺山 :鍾羽《正記》曰:「花林畽之南,一山高峙,南帶劈峰,北望雲門,其下嶺麓陂陀。至山半則特起一頂,若城墉然,峭拔獨出,高數十丈。上復為一巔,方數丈餘,大石橫臥,色如蒼鐵,登眺恍在雲霄。南、西北皆群山環列,東望廓然,遙見海氣空濛,瀰水如帶。自南而北,村林互錯如繡。由上頂而降,南行山脊,寬可丈餘,逶」 迤近半里,如行城垣上。自下視之,宛如雉堞,言言連亙。由南轉東而降,則畽之東南也。山形大略如雲門,而挺拔相望,獨無門洞耳。予居其下十年,而後登之,嘉其高曠,問土人未有佳名,乃為名曰「雲臺。」 冶嶺山 一名為山,在舊廣縣側,山麓有五龍口,廣縣今瀑水澗西,是其遺址。

堯山 ,《齊記補遺》謂堯巡狩所登。山麓有堯廟,唐朱誕撰碑,今廢。《三齊略》云:「在廣固城西十里,堯巡狩所登,遂以為名。山頂有祠,祠邊有柏樹,枯而復生,不知年代。此山正臨廣固廢城纔二三里,去今府城乃十里耳。」

二王山 在城西北三十五里,上有田齊王塚。鐵山 在城西北七十里,金嶺鎮西,山南有齊景公塚。

孟丘山 在城南十里。山多礦,居民竊取為患。金山 ,在城南,金嶺名鎮取此。

大龍山 、小龍山 :城西二十里。二山對峙,蜿蜒若龍。

九迴山 在城西二十里,一名「九扈山」 ,《北陽水》出焉。

紅嶺 :在城西四十里,土色如赭。

公泉峪 :在城西七十里。

白龍洞 :在城西七十里。邑人曹凱嘗建書院於上。

水泉峪 ,在城西一百里。峪洞多產音石,類鍾乳云。

馬鞍山 在城西九十里。按《縣志》在西南四里。魯山 在城西。

黑山 在城西十里

方山 在城西南十里駝山之陽,盤鬱秀麗。石膏山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石色潤澤如膏,南洋水出焉。

朗公山 ,在城西南四十里。舊傳有僧名朗公,以占候法隨慕容德來青州,常居此。上有洞名「朗公,洞」 側刻石佛像尚存。

神頭山 :在城西南一百八十里。上有顏文姜廟,故名。聯絡神頭者,為博山、為高閣、為三泉、為秋口。秋口者,范仲淹幼時適齊讀書處,今土人仍呼為「范氏書堂。」

甕口嶺 在顏神山之西,山形絕險。

青山 :在城南十里。山產石,深青細潤。按《縣志》,「在東南四十里。」

黃山 在城南五里,石色黃。按《縣志》:「在西南六十里。」

香山 :在城東四十五里。

北海 ,按海一也,有東海、北海之名,今青州屬縣,東南近海,《太公賜履》所謂「東至於海」 是也。樂安壽光北近海,則《漢書》所謂北海也。古稱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