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73

此页尚未校对

昌樂縣

夏營丘邑。商故國。周武王以營丘封太公,遂築此為都城。《晏子》曰:「先君太公築營之丘」 ,臨淄乃其境上,《春秋》謂之緣陵。漢置營陵縣,為北海郡治。東漢遷郡治于劇,營陵為屬。晉初,屬城陽郡。太康中,割屬東莞郡。南北朝劉宋屬高密郡。元魏屬平昌郡。後齊廢。隋開皇十六年,于營陵故地置營丘縣,屬濰州。大業初州廢,改屬北海郡。八年,縣亦廢。唐初,營丘民汲嗣率鄉人扼賊于此,權治杞州。武德二年,復為營丘縣,同北海屬濰州。八年,濰州廢,縣亦廢入青州《北海郡》。宋乾德中,復置安仁縣,尋改曰昌樂,屬濰州。金因之。元至元間,省入北海。明復置,屬青州府。

皇清屬青州府,編戶九十八里。

臨胊縣

周齊伯氏駢邑,即桓公與管仲地。漢置臨胊縣,屬齊郡。東漢屬齊國。晉屬東莞郡。南北朝劉宋省入昌國縣,屬齊郡。元魏因之。隋開皇間,改為蓬山,屬青州。大業初,復名臨胊,屬北海。唐、宋俱屬青州。金屬益都府。貞祐間,析置穆陵縣。元省入益都,尋置屬益都路。明因之。

皇清屬青州府編戶一百一十里。

安丘縣

周根牟國地,又為莒渠丘父封邑,後為齊併。秦屬齊郡,後屬瑯琊郡。漢置安丘縣,屬北海郡。瑯琊亦有安丘縣,蓋安丘山界,二郡故各以名其縣。東漢更名安平,屬北海國。晉復名安丘,屬東莞郡。南北朝劉宋割屬平昌郡。元魏因之。後齊省入昌安縣。隋開皇十六年,析昌安地,于牟鄉城置牟山縣,屬密州。大業二年,省昌安入,改名安丘,屬高密郡。三年,移治漢平呂城。唐武德三年,移于今地。六年,省郚城縣入。乾元二年,更名輔。唐屬密州高密縣。五代梁曰安丘。後唐復為輔唐、晉省入膠西縣。宋開寶四年,復置安丘縣,屬密州。金、元因之。明省州入諸城,改安丘,屬青州府。

皇清屬青州府編戶一百七十四里。

諸城縣

周、魯諸邑。《春秋》文十二年城諸,即此。秦屬瑯琊郡。漢諸縣屬瑯琊郡。東漢屬瑯琊國。晉屬城陽郡。南北朝、劉宋、元魏屬東莞郡。後齊省入東武縣,為高密郡治。隋開皇間,改屬膠州,尋改為密州,改東武曰諸城。大業初,陞州為高密郡,諸城仍為郡治。唐復置密州以治諸城。宋、金因之。元仍舊。憲宗三年,省司侯司入。明省「密州入,改屬青州府。」

皇清屬青州府編戶一百八十一里。

蒙陰縣

周魯附庸顓臾國地,後為齊所併。漢置蒙陰縣,屬泰山郡。東漢廢入東莞縣。杜預曰:「東莞,蒙陰縣也。」 晉復置蒙陰,屬瑯琊國。南北朝元魏併入新泰縣《魏書》新泰縣註曰:「有蒙山。」 齊復置,後廢蒙陰入新泰。隋屬瑯琊郡。唐、宋因之。元中統二年,以李壇之亂,又省新泰入沂水縣,以其地置新寨鎮,因其地廣邈不可治。皇慶二年,復以新寨鎮置蒙陰縣,為莒州屬邑。明改直隸青州府

皇清屬青州府編戶五十里。

莒州

周武王封少昊後嬴茲期于莒為子國,為楚所滅。戰國屬齊。秦屬瑯琊郡。漢置莒縣,為城陽國都。東漢屬瑯琊國。曹魏於莒縣置城陽郡。晉因之。南北朝劉宋改為東莞郡治。元魏因之。齊復置義唐郡。後周于沂水縣置莒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獨以莒縣屬瑯琊郡。唐武德五年,以沂水、新泰、莒縣復置莒州。貞觀八年,州廢,以莒縣屬密州。宋因之。金置城陽軍。大定二十二年,陞為城陽州。二十四年,更為莒州,治莒縣。元因之,屬益都路。明省縣入州,割蒙陰直隸青州府。

皇清屬青州府編戶一百七十里。

沂水縣

周,春秋時為魯東鄆邑,後為齊併。東鄆莒、魯所爭,西鄆,昭公所處也。漢置東莞縣,屬瑯琊郡。東漢屬瑯琊國。晉於此置東莞郡。南北朝劉宋因之。元魏孝文於此置新泰縣。後齊廢東莞郡為東安。隋開皇初郡廢,改新泰曰東安。十六年,改東安為沂水,別置東安縣於古蓋城,屬莒州。大業初州廢,屬瑯琊郡。唐、宋俱屬沂州,金、元俱屬莒州。明仍置沂水縣,屬莒州。

皇清屬青州府莒州編戶一百四十三里。

日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