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70

此页尚未校对

而去。

崇禎十三年,大饑,赤地千里,土寇四起。

十四年,大疫。

十六年,朝城縣知縣趙應昌計擒米玉及其餘黨,盡 殺之。秋八月,巡撫丘祖德統兵生擒吳廷賓,獻俘,餘 黨解去。

東昌府部雜錄

《水經注》:「漯水出東郡武陽縣。今漯水上承河水於武 陽東南,西北逕武陽新城東,曹操為東郡所治也。引 水自東門石竇北注於堂池,池南故基尚存。中城內 又立一石,甚大。城西門名水井門,門內曲中水井猶 存,門外有故臺,號武陽臺,匝臺亦有隅雉遺跡。」 《河水注述征記》曰:「嚚磝,津名也。自黃河泛舟而渡者, 皆為」津也。其城臨水西南,崩於河。宋元嘉二十七年, 以王元謨為寧朔將軍,前鋒入河平碻磝,守之。都督 劉義恭以沙城不堪守,召元謨,令毁城而還,後登城 之。魏立濟州,治此也。河水衝其西南隅,又崩於河,即 故茌平縣也。應劭曰:「茌,山名也。縣在山之平陸,故曰 茌平」也。

臨河有四瀆祠,東對四瀆口,河水東分濟,亦曰「泲水 受河也。」然滎口水右,斷門不通,始自是出。東北流,逕 九里,與清水合,放泲瀆也。自河入濟,自泲入淮,自淮 遶江,水徑周通,故有四瀆之名也。昔趙殺鳴犢,仲尼 臨河而嘆。自是而返曰:「丘之不濟,命也夫!」《琴操》以為 孔子臨狄水而歌云:「狄水衍兮風揚波,船楫顛倒更 相加。」余按臨濟,故狄也,是濟所逕也,得其通稱。河水 又逕楊墟縣之故城東,俗猶謂是城曰陽城矣。河水 又逕茌平城東,城內有故臺,世謂之時平城,非也。蓋 茌時音相近耳。

漯水又北,絕莘道,城之西北有莘亭。《春秋?桓公十年》, 衛宣公使伋使諸齊,令盜待於莘,伋壽繼殞於此亭。 京相璠曰:「今平陽陽平縣北一十里有故莘亭,道陳 蹊要,自衛適齊之道也。望新臺於河上,感二子於宿 齡,詩人乘舟,誠可悲矣。」今縣東有二子廟,猶謂之孝 祠矣。

河水舊東河逕濮陽城東北,故衛也。帝顓頊之墟。昔 顓頊自窮桑徙此,號曰商丘,或謂之帝丘,本陶唐氏 火正閼伯之所居,亦夏伯昆吾之都,殷之相又都之。 故《春秋傳》曰:「閼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是也。衛成公自 楚丘遷此。秦始皇徙衛君角於野王,置東郡,治濮陽 縣。濮水逕其南,故曰濮陽也。沛公守濮陽,環之以水。 張晏曰:「依河水自固。」《春秋·僖公十三年》「夏,會於鹹。」杜 預曰:東郡濮陽縣有咸城者也,是瓠子故瀆。又東逕 桃城南。《春秋傳》曰:「分曹地,自洮」,盡曹地也。今甄城西 南五十里有桃城,或謂之洮也。

《堂邑縣志》:邑城名「白雀」,以城訖時白雀馴集故也。迨 今時或見焉。且真武廟為元白雀觀址,以掘得石刻 所識如此,則城之命名有自矣。

《西溪叢語》:《漢樊噲傳》:「從攻項籍,屠煮棗。」晉灼曰:「《地里 志》無。今清河有煮棗城。《功臣表》有煮棗侯。」顏師古曰: 「既云攻項籍,屠煮棗,則其地當在大河之南,非清河 之城明矣,但未詳其處耳。」予考《後漢·地里志》,濟陰郡 冤句有煮棗城,此正在大河之南也。可以補漢史之 闕。

莘縣有甘泉邑,父老相傳,昔有領命取東海水引藥 以療疾者,限期甚急。道經本縣,夜宿城東邸店,愁懼 不已。夢寐間有神告以「此處有甘泉,其源通於海,可 取之以復命。」明旦果尋至井,嘗其水味,甘美殊常,遂 取之以歸,後疾果愈。

東昌府部外編

《舊志》:齊襄公游姑棼,遂田於貝丘,見大豕。從者曰:「公 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懼, 隊於車。

《水經注》:漢建武二年,鮮于冀為清河太守,欲作公廨, 未就而亡。後守趙高計功用二百萬,五官黃秉、功曹 劉適言四百萬錢。於是冀乃鬼見白日從入府,與高 及秉等對共計校,定為適、秉所割匿。冀乃書表自理, 其略言:「高貴不尚節,畝壟之夫,而箕踞遺類,研密失 機。婢妾其性,媚世求顯,偷竊銀艾,鄙辱夫官,易譏負 乘,誠高之謂。臣不勝鬼言,謹因千里驛聞,待高上之 便,西北去三十里,車馬皆滅,不復見。」秉等皆伏地物 故。高以狀聞。詔下還冀西河田宅,妻子兼為差代,以 旌幽中之訟。

《列異傳》:「高唐人華歆,未仕時,嘗宿人門外,主人婦夜 產,有頃,兩吏詣門,便辟易卻相謂曰:『公在此躊躇良 久,一吏曰:『籍當定,奈何得住』?乃前向歆拜相將出入, 並行,共拜曰:『當與幾歲』,一曰當三歲。天明歆去,後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