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49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百五十六卷目錄

 東昌府部藝文一

  帝堯碑記        漢無名氏

  成陽靈臺碑        無名氏

  治河疏           馮逡

  答陳琳書          臧洪

  范縣修館驛記       宋李侗

  歷山考           羅泌

  博州重修廟學記     金王去非

  會通河碑記       元楊文郁

  遺澤井記         明林瓊

  濮州帝堯陵祠碑       王道

  光嶽樓記          陳儒

  重修東昌府城記      李廷相

  重建麒麟碣        葉天球

  漱玉亭記         楊守阯

  東昌府重修城碑      于慎行

  武水修禊序         謝註

  博平全城記         林魁

  成賢橋記          蘇祐

  會臺別業記        李先芳

  館陶四義記         閻閎

  會通東閘記         徐溥

  奉敕修河道碑       徐有貞

職方典第二百五十六卷

東昌府部藝文一

《帝堯碑記》
漢·無名氏

「帝堯」者,蓋昔之聖王也。其先出自《塊》。《翼》火之精有 神,首出於常羊。生赤。也,名紀見乎河雒,爰嗣八 九慶都,與赤龍交,而生伊堯,及堯之生也不凡等, 「龍顏日角眉八彩,謖自侯伯。」遊於元河之上,龍龜 負銜投。《授與》「然後堯」,乃受命《蜀鹿》。東圖書,察度 裘御九州統屬理聞名應又「緯順晷」,然後風化大 洽普天。不。「功成名讓,遂禪舜黃。」聖漢龍興,纘堯 績,祠以上犧。暨於亡新,圮漢之業,《禮》祠闕二字祀。闕二字 是故廷尉卿。以為大聖親垂隆烈,遺歌在民,而壇 場夷替屏「無位」非所以表神聖。闕二字民者,為復 舊典,造立靈廟,以太牢,春秋秩。祠。是以「好道之疇, 自遠方集」或弦琴。一、《或譚》歷丹田。《痾》者。「恭 祈福,即獲祚,若不虔恪輒赴瘨」,故知至德之宅兆,實 真神之祖也。熹平四年冬十二月,濟陰太守河南張 寵、丞潁川李政、成陽令陳國鄭真、故鉅鹿太守仲訢, 故廣宗長仲選,故呂長仲球。闕二字丞。《百石已氏讓 禮》等咸各有惟,追慕聖烈,乃共立壇墠,刊碑,紀已章 聖德。後。有於大聖奕孔禎,純性發蘭石生自。 《芬琦表》「射出雙《握嘉》。」碑啟闛闔馳。順敘。《用訓》 「民不作忒。」化洽百蠻。歷運遭七。乃禪舜焉。功綿日月。 名勒管絃。立靈廟兮休神:「釐兮湘黔」,民億不 兮祉無沂!故濟陰太守劉郃,字年承,漁陽泉州人也。 自以體別枝布,堯之裔胄,下車出奉萬祠醊弱,至 於朔旦,特復區孫,以敘嘉敬。舊祠屬縣君,以為奉事 神聖,禮虔當宜崇位,濯以汁。「設供曹《掾史》」,「令養 牲犧」,即堯陵廟。闕五字神享《靈洞》。已嘉瑞李樹,連 理生於堯。《圖》:府殿夙早。《拜遷》:中大夫後太 守河南張寵㡭擬前緒到官始初出錢二干,敬致祠 臨,立壇碑,特復。群。為。始。學徒莫不勸樂,咸 曰:「張公,敦我以德,厲我以仁。」將獲禎應,齊風前人鸞 皇。解,將悉臻矣。密勿匪休,將悉至矣。熹平四年十 二月十日癸卯立。此原本闕字甚多古碑去之可惜故照原本錄於此

《成陽靈臺碑》
無名氏

惟帝堯毋,昔者慶都。《舍穹精》,曰姓曰伊。蘭石之 操,履規矩之度,則乾元之象,通三光之曜。游觀河濱, 感赤龍交如,生堯厥後堯來,祖統慶都,告以河龍。堯 歷三河,有龍授圖,躬行聖政,以育苗萌。火陽之盛,先 闇後明,遂以侯伯。踐帝宮受都,僊歿,蓋葬弓茲,欱 人莫知,名曰「靈臺。上立黃屋,堯所奉祀,下營以水,神 龍所熹,靈龜隱形,分踊波。」《比目𩷙魚濯鱗》通泉元。 菟蘆生筵臺涯,貫長歷久崇如。三代改易,荒廢 不循。五運精還,漢受濡期。興滅繼絕,如堯為之。承祠 基丰,𩷙魚復生,故有靈臺嗇夫魚。衛仕《驛憲》,𩷙魚, 服之延壽。之際,道小衰沮,遂遭亡新。祠絕矣。於 是故廷尉仲定,深惟大漢隆盛,德被四表,太平未至, 靈瑞未下,四夷數侵,軍甲數擾。匪皇啟居,日稷不夏。 案經考典,河洛祕奠。漢感赤龍,堯之苖冑,當修堯祠。 追遠復奮,復治黃屋。推原聖意,災生變見,天以譴告。 前後奏上,陳敘大義。招「塞咎為漢來祚,朝廷克省」, 帝納其謀,歲以春秋奉大牢祠。時廷尉選位,連自表 奏詔,英嘉命遂見。為太中大夫。治黃壂。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