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4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帝丘 在州東北。相傳顓頊建都于此,故名。《春秋》僖三十一年,「衛遷于帝丘」 ,即此。

清丘 在州東南。《春秋》宣十三年,「盟于清丘」 ,即此。

金堤 在州南迤東,北抵平安鎮。《漢書》云:「金堤,古堰也。」 成帝時,王延世運土以塞河,自金堤而增築之,即此。

扈柳陂 在州東北二十里,土阜相連。《唐史》云:「莊宗與梁軍戰于扈柳陂,周德威死之,晉王收軍復戰,大破之。」 即此。《地理志》云:扈柳陂,濮陽地名。去陂西十里,有馬軍寨,土人訛其名為黃柳陂云。

頃城阜 在州南三十里。相傳楚項梁屯兵之處。又「秦二世元年,項梁破章邯于東阿,追至濮陽,又破之。至定陶,又破之。」 今阜在州之南,定陶之北。

王褒宅 在州東南一百里。今為河水淹沒。靈臺 在州界。《水經注》:「雷澤東南有唐堯靈臺,有堯母、慶都陵、堯廟,四周列水潭而不流。至豐,魚筍,人莫採捕。並列數碑,栝柏成林。」 西五十餘步有中山夫人祠。

會臺 在州東南二十五里。《春秋》「齊桓公再會于鄄」 ,即此。

釣臺 在州東南九十里。相傳莊周釣魚處,今其地名「蒲汀。」

陳臺 ,在州舊城東北。魏曹植封鄄城侯,于此築臺讀書。後改封陳王,人因號為「陳臺。」

《舜廟碑 》在州東南歷山上。

「漢《成陽靈臺碑 》」 在州城西南,建寧五年立。聚秀亭 在州學前,弘治間知州施德建。靜觀亭 在州治西,州判蔣瑜建。

《廷尉仲定碑 》在州,熹平元年立。

《成陽令唐君頌碑 》在州,光和六年立。

范縣

顧城 在縣東五十三里。《詩》:「韋顧既伐」 ,即此。羊角城 ,在縣南。《地理志》廩丘有羊角城。《左傳》襄二十六年,齊烏餘襲羊角,即此。

廩丘城 在縣治南。《春秋》襄二十六年,齊烏餘以廩丘奔晉,即此。孔子在齊,景公欲以廩丘之邑為孔子養,辭不受,疑即此地。漢置縣,屬東郡,其地與鄆城接境云。

中城 在縣古廩丘城西南。《春秋》成九年「城中城」 ,即此。

范縣舊城 在縣治東南二十五里。隋置。明洪武二十三年,因河決,徙今治。

魯西門 在縣東北四十餘里。舊有石門,高數尺,乃魯衛之郊,今廢。

秦臺 ,在縣二里。《春秋》「莊公築臺于秦。」 杜預《注》云:「范縣西北有秦亭。」

孟望臺 在縣舊城東二里。明洪武間,知縣張沇建孟子祠于上。

愁臺 ,在縣羊角城內,陳思王所築。

觀城縣

龍淵宮 在觀城界。漢武帝時河決,築此,今廢。朝城縣。

朝城舊城 在縣西四十里。唐開元中置。金蓮陂 在縣西寧國寺前,即漯水源。內植蓮,皆黃色,故名。今湮塞。

田真第 在縣西北七十里。明宣德二年,田氏孫昇重建。

二賢堂 按《一統志》:在縣治。漢臧洪守郡,洪為袁紹所害,司馬陳容奮起曰:「仁義豈有常所,蹈之則為君子,背之則為小人。」 紹亦害之。後人稱為二賢,立堂祀云。

觀德亭 在儒學內。宋慶曆四年,著作郎田諒建。嘉靖三年,縣丞徐文煥增修。

陵墓附

本府

高陽氏陵 在城西北二十里。陵前有聖水井,旱禱輒應。按《路史》,顓頊葬東郡頓丘廣陽里。《皇覽塚墓紀》云:「在漢陽縣頓丘城門外廣陽里中。」 《山海經》云:「顓頊葬鮒鰅之陽。」 據《濮州志》,陵在濮境。大名府《滑縣志》:「陵在滑東北土山之陽。」 按頓丘、鮒鰅,俱在滑東北界,距濮近,當時並屬東郡,已割屬滑,獨滑歲祀領于太常,今聊城亦有陵。萬曆二十年,巡按御史鍾化民檄縣建廟。《九域志》:高陽縣有顓頊陵,縣隸瀛,而臨河高陽,地相出入也。據此說,高陽陵在東昌,近是。

巢父墓 在城東南十五里。巢父,堯時隱者,嘗以樹為巢,故曰巢父。《河南志》:登封縣亦有巢父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