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44

此页尚未校对

縣唐天寶間廢,天授二年復置,宋徙今治。城南有「狀元坊」 ,相傳孫奭故宅。

攝城 ,在博平縣西二十里。《左傳》云:「聊、攝以東。」 京相璠曰:「聊城縣東北有古攝城」 ,即此。

靈縣城 在博平縣西北三十里。漢置縣,屬清河郡。晉廢。隋復置。大業初,省入博平。唐置靈泉縣,後省。

晉文公臺 在博平縣,地名晉臺。相傳晉重耳自翟奔齊,齊桓公以宗女妻之,留齊五歲,後歸晉國,故名。

潔軒 在舊縣治中,縣令唐玉牒子駿建,舊有銘刻,「厭次張黻撰,靈泉侯珪書。」

禹堤 自治西南入境,屹然雲橫遶舊治,西迤北入清平境,去舊志「西距禹堤」 是也。或曰鯀堤。《山海經》曰:「鯀竊帝之息,壞以垔洪水。」 然亦不可考云。

金堤 自治西南入境,蜿蜒逶迤,隱然起伏,經治北一里許,東北向茌平境,去漢?《溝洫志》:「孝成帝時,河決東郡,湓溢金堤」 ,即此。

孔轍 在鳴犢口岸。即孔子回轅處也。按《史記》。

《家語》
孔子不得用于衛將西見趙簡子至于河

聞竇鳴犢、舜華之死也,臨河而嘆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 子貢趨而進曰:「敢問何謂也?」 孔子曰:「竇鳴犢、舜華,晉之賢大夫也。趙簡子未得志之時,須此兩人而後從政,及其已得志,殺之乃從政。丘聞之,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其郊;竭澤涸漁則蛟龍不處其淵;覆巢毀卵則凰鳳不翔其邑。何則?惡傷其類也。夫鳥獸之于不義也,尚知避,而況乎丘哉!」 乃還息乎陬鄉,作《陬操》以哀之。

起駕口 在城東北二十五里鳴犢河之畔。後唐明宗起駕于此,其渡口以此得名。

萊衣堂 在舊縣治中。縣令唐玉牒子駿作之以奉親,取《老萊子》「彩衣娛親」 之義。

太平樓 在城南門,知縣堅晟以賊退名樓。雄武臺 在縣南門外,知縣堅晟築。

茌平縣

茌平故城 在茌山下。秦、漢縣治。晉徙治聊城縣界興利鎮。

魯連村 在縣後,改為「王樓店」 ,即魯仲連所居之地。舊有祠,今廢。

馬莊 在縣東十里。相傳馬周舊宅。

夫子堂 在

《文廟西南》,相傳夫子將西適趙,及河,聞鳴犢之變。

《反魯》,過其地,人為立堂。

茌山草堂 在城東南隅。相傳元馬興祖讀書於此,正統十三年重修。

孝思亭 元張通甫建,今廢,有虞集《記》。

致慤亭 在城東北一里許,元梁宜建,有學士吳澄《記》。

孟館 按《明一統志》「在茌平縣治東,孟子游齊梁,嘗館于此,因名。」

東堤 跨城東,一面三里許。

莘縣

斗城 ,在縣西南七里,形勢如斗,故名。舊《志》引

《左傳》
子產葬伯有於斗城乃鄭州之斗城非此

頓城 ,在縣故武陽城東南十里。漢臧洪為東郡守,治此。

武陽城 ,在縣東。後周置郡。隋初廢。

莘亭縣城 在縣北。隋置,後省入莘縣。

莘亭 ,按《漢書》,陽平侯國有莘亭,即莘縣,本衛地。《左傳》桓十六年,「宣姜與公子朔搆伋子,公使諸齊,使盜待諸莘,將殺之。」 《註》:「陽平縣西北有莘亭」 是也。若「伊尹之耕于有莘,文王之纘女維莘」 ,《左傳》「有神降于莘,晉侯登有莘之墟。」 或在陳留,或在馮翊,或在弘農,或在魏郡,皆非此地。武陽臺 在縣東。《水經》「武陽城門外有臺」 曰「武陽」 是也。

清平縣

清平舊城 在縣西四十里清平鎮,隋置縣。五代時廢為鎮。宋初,復置。元豐間,漯河決,移今治,復為鎮。又曰「水城。」

冠縣

恩公塔 ,在冠縣西,十三級,高十餘丈,唐恩公和尚建。

敬簡堂 在縣儒學前。天順二年,訓導徐節建仲弓祠,復建堂三楹,取「居敬行簡」 之義,題其額。有大理少卿李晟《記》。

敵樓 在城敵臺上,嘉靖間,知縣姚本建,《臨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