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29

此页尚未校对

臨清州

恭襄侯祠 在臨清州治西南。明永樂間建祠恭襄侯陳瑄以疏會通河有功。

黟國莊敏公祠 在臨清州永清門,明成化七年建,祀恭襄侯孫莊敏公陳豫。

晏公廟 在臨清州,有三:一在會通閘,一在新閘,一在南板閘。

孚應通利王廟 在館陶縣西南二里,祀水神。元至元間,監縣段暹修。

丘縣

成湯廟 一在丘縣治東,一在縣東南八里。《高唐州》。

晉文公祠 在高唐州西。文公為公子時奔齊,嘗舍于此,後人因立祠,今廢。

東方朔廟 在高唐州東北十里。廟廢,元學士閻復有《記》。

恩縣

漢昭烈廟 在恩縣東北。元泰定三年建,王士元有「記。」 明成化間重修,配以諸葛武侯、關羽、張飛。

夏津縣

五龍祠 在夏津縣西南二十里,元至元間創。明天順間,知縣薛正修旱禱有應。

武城縣

子游祠 ,在武城縣西十餘里。祠前有絃歌臺,臺上有元學士王鶚、明學士周洪謨撰二碑。按子游仕魯為武城宰,今在兗州府嘉祥縣。後人因「武城」 名同立祠,春秋祀之。

濮州

三皇廟 舊濮州城內朝城縣東俱有「三皇廟」 ,今廟已廢,尚有碑。

帝堯廟 ,在濮州東南九十里,有碑。

帝舜廟 在濮州東南九十里歷山上,碑碣尚存。其山下有姚墟,即舜所生處也。《援神契》曰:「舜生于姚墟。」 應邵曰:「姚墟與雷澤相近,歷山數處皆有,而姚墟則濮州所屬。」 又鄭氏云:「歷山在河東。」 《周禮》曰:「河東曰兗州。」 濮乃古兗州之域,正河東之地。鄭氏蓋指此濮言也,後世乃以今河東當之,非是。

宋張忠定公詠祠 ,在濮州城東五里。

范縣

夏尚書公《遺愛祠 》嘉靖十三年,州人專立祠。前知州夏鼎以入抑中貴,裁守備,兵民藉以安。後因子桂州,贈太子太保,禮部尚書,翰林院學士。

孫烈婦祠 在范縣治西。明正德間立祠。寺觀附。

本府

府城隆興寺 在城東門外,洪武間創建,中有鐵塔。

萬壽觀 在府治東南,舊名「房老菴。」 洪武二十九年,後軍都督朱榮奏改為「萬壽觀。」

聊城縣

彌陀寺 在南六鄉。沙鎮亦有。

龍泉寺 ,在五鄉   。高佛堂寺 ,在一鄉。洪佛寺 ,在三鄉   。《崇教寺》

土山寺 :在二鄉   圓覺寺。

洪福寺 在西六鄉。重化亦有。

觀音寺 白馬寺 在五鄉。

當村寺 、《重興寺》。

清涼寺 ,在《沙店集  》「興德寺。」

普照寺 以上二寺俱在四鄉。

亢家寺 在重化鄉  太元觀。

堂邑縣

慈雲寺 ,在縣東南  。萬壽寺 ,在城東。回河寺 ,在回河屯,城北二十五里。

觀音寺 ,在《梁家鄉集 》西觀音寺 ,在《柳林集》。

興國寺 ,在𩰚富王屯 。大覺寺 ,在魏家灣。重興寺 ,在「堠堌鎮集 。」 三教寺 ,在軍屯。普濟寺 ,在甘官屯集 。白佛寺 ,在柳林集。草鎮寺 ,在小屯集  。石佛寺 ,在寨子。給孤寺 ,在吳莊   。永勝寺 ,在丘家莊。《博平縣》。

釋迦寺 在縣西門內 。華嚴寺 在縣東,興國寺 在縣東   ,廣興寺 在縣北,洪福寺 在縣北   。清涼寺 在縣北,興隆寺 在縣西北  。淨居寺 在縣西北。白佛寺 在縣西   ,隆福寺 在縣西。寶塔寺 距縣二十里 。沙泥寺 在縣西,洪鎮寺 距縣二十五里。《太嶽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