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28

此页尚未校对

趙氣習

館陶縣 風氣淳和,士馴雅好文。密邇臨清,服室侈踰。自部使監兌境上居民館中州富戶,而利其奇贏,俗爭棄農矜賈。

高唐州 郡困郵傳,賦役煩重,物力彫耗,百姓攻苦力穡,無聲伎狗馬之好。《舊志》云:「其俗崇巫信鬼,任俠使氣。」

恩縣 邑故前代雄鎮,鬱有人文,歲困驛使,里井蕭騷。其俗敦重,無狙獷之民。士人魁岸踔厲,悲烈感慨,不背公植私。

夏津縣 邑小而僻,百姓椎魯。勤治生,經歲不見官府,士夫以醇謹稱。

《武城縣 》邑,故文獻之藪,士風微,重矜節,恥與時俯仰。小民以蠶績耕稼為業,奉法遠罪,俗在「剛柔之間。」

濮州 郡,古顓頊之墟,一名都也。風土深厚。其人皆博大魁梧,工藻翰,經學多師傳。里中諸雋,間遇勝日,分曹賦詩,極文墨之樂。俗以門族相矜,田園宮室之奉甲于山東。豪右往常挾氣力漁食閭里,下戶之猾,亦懻忮喜訟。

范縣 邑錯汶鄆之間,仕籍寥寥,人多殷富,城以南喜遊其俗,勤生嗇施而薄儒

觀城縣 邑,不滿千戶,俗慕儒雅,締婚貴顯,以是冒殷富名。今蕭然靡敝,絃誦不輟,響

朝城縣 邑,故漢臧洪死節之地。俗敦信義,賑急扶危,士風和平。嘽緩冠服馴雅。閭閻細民畏法,雖罹橫政,不敢側目。長吏

東昌府祠廟考    通志府志合載

本府。聊城縣附郭。

社稷壇 在府城北堤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南堤。二壇,州縣皆有。聊城附郭不建。

文廟 :在府治東。州、縣學皆有正殿,祀孔子,四配。

十哲兩廡,以先賢先儒從祀。另立啟聖殿,祀啟聖公。名宦祠、鄉賢祠在門內左右。州縣學並同。城隍廟 在府治東。明洪武三年創建。州縣皆有。

郡厲壇 州縣皆有縣,曰《邑厲》。

武安王廟 在府西城上。明洪武間修,州縣皆有。

火星廟 在府治東南,州縣皆有。

旗纛廟 在平山衛後,各衛所皆有。

八蜡廟 在府城南,州縣皆有。

馬神廟 在府城縣治。養馬。州縣皆有。

義祠 州縣村鎮皆有,祀鄉民之有行誼者。明嘉靖十一年,巡撫都御史袁宗儒檄有司建。顓頊廟 在府城西北二十里陵前。

羊使君廟 在府城東北,漯河東五里。晉開運初,博州河溢,城欲沒。使君祝天,願以身代民災,投水而死。民立為廟。

堂邑縣

龍女廟 在縣西十五里。禱雨有應。

博平縣

堅公祠 在博平縣治南。正德九年,知縣堅晟禦寇有功,邑人立祠祀之。

茌平縣

孟子廟 在茌平縣東北孟家莊。相傳孟子遊梁時經此。

馬周廟 在茌平縣學東南,景泰二年建。莘縣。

伊尹廟 在莘縣城北八里莘亭。漢時建,有碑數通,後燬。明天順、弘治、正統間,累任知縣俱修。按伊尹耕有莘之野,莘野在河南開封府,與空桑城相近。《路史》「伊尹生于空桑。」 是已。今立廟止據莘塚,然實莘仲國君之墓。又《史記》「伊尹葬于亳」 ,則立廟為無據矣。

弇山廟 在莘縣北四十里。後魏孝昌二年,有泉湧出,下有碎石,俗呼「弇山」 ,旱禱輒應。宋崇應二年,縣令趙㠓奏請賜號「顯仁」 ,致祭。明景泰四年,知縣李瓘重修,樹碑。

閃王廟 在莘縣南門內,古稱「閃子。」 屢經兵燹,碑石不存。明成化十年重修。

清平縣

後唐明宗廟 在清平縣治西南。明宗嘗將兵屯于此,民賴其保障,後人因名其處為「明靈寨」 ,立廟。

冠縣

冉薛公祠 在冠城北二十里,祀冉仲弓。明天順二年,訓導徐節立,翰林學士彭時有記。成化間,知縣王斆、正德八年,副使王金「相繼修葺。春秋仲月上庚日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