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108

此页尚未校对

東里店 在金星頭,汶蒙峪來路,委區長及義勇官守之。

望仙橋 在縣南五十里。

高橋 在縣北五十里

曲石橋 在縣南七十五里。

河陽石橋 在縣南一百里。

日照縣

巨峰寨 ,在縣西南七十里。莒州、邳、徐鹽徒要路。

風火山 在縣正南六十里,通安東衛大路,去濤洺場十五里。

《沈畽集 》在縣正西七十里,接莒州界,鹽徒、盜賊小路。

《兩鄉集 》:在縣正北五十里,去九仙山錦衣衛口十五里,盜賊之路。

紅甯溝 在縣西北一百里,通安丘小逕,盜賊出入之處。

化龍橋 以其在儒學右,故名。

太平橋 在城裏

永安橋 在東門外

石橋 在西門外

奈子橋 在縣西一十五里相家莊西。

大橋 、二橋 、三橋 在三橋鋪。

嵐山後橋 在河窪南

永固橋 在固河橋畔,水深丈餘,土人每於冰堅時,破冰泅入其中,頗得魚焉。

永濟橋 在洪寧北

石場橋 在城東八里

青州府封建考        府志

三代以上諸侯

少昊爽鳩氏 帝,少昊,司寇也。帝以鳥名官司寇主擊盜賊,故名。晏子告齊景公曰:「昔爽鳩氏始居此地,今昌樂是也。」

唐丹朱 ,帝堯之子,封于朱虛,古城遺跡尚存。《史記》謂:「堯子丹朱,皆有疆土。」 《竹書》云:「堯放丹朱于丹水。」 《皇王大紀》云:「齊有丹山、朱虛,丹朱所封」 是也。

《虞季萴 虞》,夏諸侯,代爽鳩氏者,亦昌樂也。夏有窮后羿氏 ,因太康盤游失德,距之於河,遂廢之而立仲康,自鉏遷于窮石,信用寒浞,為浞所殺,有窮遂亡,今蒙陰也。

斟灌氏 ,夏仲康之子,后相因亂來依斟灌氏,浞命其子澆用師滅之,今壽光也。

斟鄩氏 。二斟皆夏同姓。《漢書》為斟鄩,在北海。《路史》謂斟鄩在平壽,北海即今壽光,平壽半在壽光東境。《寰宇記》謂斟灌城亦名東壽光。商逢伯陵 ,姜姓,伯爵。《漢書》謂湯時有逢公柏陵。《齊乘》謂逢伯陵,商之諸侯,封于齊,即晏嬰對齊景公「逢伯陵因之」 是也。今昌樂地。

蒲姑氏 ,殷所封也。成王時與四國作亂,成王滅之,以其地入于齊,亦《晏子》所謂「蒲姑氏因之」 是也。蒲又作「薄」 ,今博興。

周齊太公望 ,侯爵。炎帝苗裔伯彝,為四嶽。佐禹平水土有功,賜姓曰姜,謂之呂侯。商末,太公起漁濱,為周文武師,號師尚父,佐武王以平殷亂,封于齊,都營丘。成王幼,管、蔡作亂,淮夷畔周。乃使召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王室。」 太公卒,葬成周。太公始封昌樂,再徙博興,又遷臨淄。傳三十一世,為田氏所篡,呂氏祀遂絕。杞 姒姓,夏禹苗裔,侯爵。至惠公又降為伯。初,武王克商,求禹之後,得東樓公,封于河南之杞,以奉夏祀。傳二十世,為楚惠王所滅。

紀 ,侯爵,姜姓,炎帝苗裔,封于紀。世與魯為婚姻。紀女亦嘗為王后,又嘗王姬,歸于紀。彝王時,紀侯譖齊哀公于周,周烹哀公,故齊與紀為世讎。魯桓公五年,齊侯、鄭伯朝于紀,欲以襲之,紀人知之。六年,魯會紀侯于成紀,來咨謀齊難也。魯莊公元年,齊師遷紀、郱、鄑、郚。三年,齊侵紀,紀季以酅入于齊,紀于是乎始叛。四年,為齊襄公所逼,紀侯不能下齊以與紀。季夏,紀侯大去其國,違齊難也,而紀遂亡,國在東莞之劇縣,今壽光紀臺城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