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107

此页尚未校对

白馬關 縣西南三十五里。

迎仙橋 在城內

望海橋 在東門外

瞻岱橋 在西門外

文昌橋 在南門外

清源橋 在北關

道溝橋 在北關

桃花橋 城東三里

名義橋 :城東十八里。

高莊橋 城東三十里

通濟橋 :城東四十里。

河東橋 城東四十里

港溝橋 :城東南三十里。

舊寨橋 :城東北三十五里。

北婁東西二橋 :城東北四十五里。

坦埠東西二橋 :城東北六十里。

煙柳橋 城東北六十五里。沂水縣人李逢春建。

永濟橋 :城東北七十里。

清溝橋 城西六里

常路橋 城西三十里

張畽橋 城西二十里

雙龍橋 城西三十里

伏牛橋 :城西北十八里。

洪溝橋 城西北一百一十五里。丈八坵。舜水橋 :城西北一百二十里。

徐家莊橋 :城西北一百三十里。

高都橋 城北三十里,即水恩橋。

赤盤橋 :城北一百一十里。

昌樂縣

遠里店 在縣東二十里,接濰縣界,鹽徒多由此。

堯溝店 ,在縣西二十里,係鹽徒經行處。「唐郚店 」 ,在縣南七十里,接臨胊、安丘界,鹽徒多由此。

堝坨店 在縣東南六十里,接安丘、濰縣界,宜守之。

望海橋 在南關東

「四石橋 」 ,在望海橋東南,通開山口,走琅邪。「廣濟橋 」 ,在天齊廟南。

東丹河橋 在城西三里。趙逢夏,王安募修。西丹河橋 ,在城西九里。

長命溝橋 在城東南十五里。

普惠橋 在城南落星石南。柴禈修。

堯河橋 在堯溝店

通濟橋 在城東十里鋪。

普濟橋 :在城東十五里。

大石橋 :在城東十五里。

廣濟橋 :在城東十五里。

跪河橋 :在城東二十里。

白狼河橋 :在城東南五十里。

南關外石堤 ,趙逢夏、王安募修。

東朱橋 在城東二十里。舊無橋,本府知府定興王公捐俸,令知縣劉可訓督創石橋一座。大橋 在城東十五里。石橋久圮,知縣劉可訓捐俸增修。

莒州

《東莞集 》在州北一百二十里,與安丘接,係重地。

管帥店 在州東北九十里,與諸城接。

十字路葛溝 ,在州南一百二十里,與沂州接,鹽徒、盜賊要路,委區長與兩巡檢司協守。屋樓鎮 ,在州東四十里,與諸城日照接,亦要地,委區長防守。

五橫橋 在州西十里,因橋有「五橫」 ,故名。成化十年建。

龍石橋 在州北一里許。山水漫流,匯為活澤,民患之。成化十七年,始疏濬溝水成橋。弘治二年重修。

沂水縣

蒙陰東《垛兒莊集 》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北通蒙陰,南通費縣盜賊之區。山有庵觀七十二處,委義勇官率鎗手三百名守之。

下位鋪 在蒙陰,坦埠集左,縣正西六十里,係鹽徒要路,委區長率鎗手二百名守之。

《述水馬站》高橋 在縣正北穆陵關來路,盜賊出沒無常,委區長率鎗手三百名守之。

《蘇村集 》在縣正南五十里,通郯城、沂州、宿遷響馬出沒之途,委區長率鎗手二百名守之。《河陽集 》在縣南一百里,接連葛溝,沂州界響馬來路,委區長在本集防守。